第77章 客商(1 / 4)

长河之灯 范剑鸣 7065 字 3个月前

d蒜头到黄石走了一遍,并没有发现谋生的门路。有财,有玉,有银,他们在黄石都是卖力气当帮工。捡狗和书声,在黄石赶集和读书,也是为后世的生存作准备。排工凋零,走船的,也不是他熟悉的圈子。蒜头发现祖上的生存方式,已离自己非常遥远。尽管黄石是家族史上非常重要的小镇。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灯花家族的第三代,生活的场域注定要在梅江边转场。

从黄石赶集回来,蒜头看到了洋陂村的老郭。老郭并不老,跟蒜头一个年纪,只是长得着急、显得老相。以前,两人时常在公社一起碰面。老郭跟蒜头一样,喜欢新事物、新科技。两人都是公社的先进典型。

但是那一年,蒜头开会时却没见到老郭。蒜头向洋陂的大队干部打听,才知道老郭出事了。

老郭最擅长的是捣弄新机器。那时人民公社来了一批拖拉机,招收驾驶员。老郭报了名,邀请蒜头也去。蒜头倒是想去,但李氏不让,说那么大的机器,开起来是一脚在人间,一脚在牢间,甚至一脚在阴间。

李氏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那年代乡村的道路不好,驾驶拖拉机简直是一项冒险的运动。果然,李氏的话应验了。这个老郭胆子大,运气却不好。有一天,他在公路上避让狂奔的耕牛,翻车压死了人。

老郭被叛了劳改。十年后,蒜头看到老郭突然出现在河村,非常意外。李氏说,他来了半天了,我说你去黄石赶集了,他就要一定等着你回来!

蒜头摆好茶酒,招呼老郭吃了起来。一碗水酒下肚,老郭说,没想到能提前释放,释放回到村里,又没想到大集体给解散了!我当时就是为了保护集体财产,才把拖拉机开到了沟里的!

蒜头说,是啊,这集体说散就散!你倒好,学了门手艺,还可以开拖拉机做生意挣钱,现在个体户吃香得很啊!

老郭说,说是这样说,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但翻了车我还敢开拖拉机吗?我是什么方向盘不敢摸了!

蒜头说,人没事就好!能活着出来,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老郭说,我就是对不住那个压死的人,那是个男劳力啊,现在分田到户,就更难了!好好的一个家庭,让我给祸害了!我坐牢的时候,就想着出来能帮着他一家子!

蒜头说,现在不是集体了,难啊!虽说不愁吃了,但愁各项开支用度,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但地里又长不出钱来!

老郭说,我倒是找到了一条门路!坐牢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位南昌人。这个兄弟是投机倒把给抓起来的!在牢里,他不承认有罪。他坐牢的时间短,离开时跟我说,以后我们还会见面!

蒜头说,过去投机倒把的人,现在都成了个体户或企业家,现在是政策允许了,我们村的金狗就是这样!

老郭说,你说得对,南昌的牢友果然给我来了信,说是要来我们小镇做生意。蒜头说,什么生意?老郭说,他们要运来几车红花草籽!这种子以前都是公社集体购买,现在他们在市场上弄到了几车皮,在全国倒卖。

蒜头说,这生意倒是不错,我当过农技员,知道田地耕种久了会板结,种上红花草,不但春天万紫千红非常好看,更主要是能直接割下来,就地肥田,我们梅江边叫它“肥田籽”!

老郭高兴地说,对对对,我就说找你找对了!蒜头说,找我?老郭说,就是找你!我跟南昌的朋友说好了,把草籽运到你家里!你家就在公路边,发货下货容易,集散屯放方便,而且你还是农技员,卖起草籽来更有说服力!

蒜头听了格外高兴,向老郭举起了酒碗,两人碰了起来。蒜头喝了口酒,说,我到黄石就是去找谋生门路,没想到门路就在家里等着!

从此,灯花家的大房子再次热闹起来。自集体解散后,这房子少有这样的热闹。河村从生产队变成了小组,村民各忙各的,除了扫盲班、轮水会,少有人集中到一块儿。

南昌的客家,除了老郭的牢友外,一共来了四五个兄弟。他们在蒜头家搭伙,但伙食费并没有利润。蒜头说好了,房屋出租付钱,一起卖草籽分红,这伙食就基本是一起吃,每餐补两毛钱,收点油盐钱。

从此,一个庞大的商团在河村出现。蒜头把父亲、小舅子、女婿,都拉进了商团。南昌的客商主要在小镇赶集。集日这一天,蒜头又恢复了农技员的身份,替客商介绍草籽促销。三六九之外,蒜头又把草籽运到邻近的乡镇。但客商不出白鹭镇,就在灯花家里居家指挥。

有一次,蒜头跟老郭说起这事。老郭解释说,这帮南昌人,白鹭镇是有我们罩着,不怕政府为难他们,出了小镇就容易吃亏!蒜头说,这么说,不如我们替他们销售,到四邻八乡走走!就像我为自行车打钢印,这叫送服务上门!

老郭觉得这办法好,跟南昌的朋友商量,把草籽批了大半给蒜头一家。草籽的生意火了几年就不行了。南昌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决定撤出小镇,把余下的草籽都折款,留给了蒜头。

临走前,客商对蒜头说,你有没有注意到,我留给你的草籽跟集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