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在青藏高原一带几乎没有别的国家敢跟吐蕃叫嚣。
而文成公主也因为这一系列造福吐蕃百姓的行为,让臣民都十分爱戴她,从此大唐和吐蕃两国再无战事。
幸福的时光总是易逝,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吐蕃共同扶持,经营王朝的日子在九年后戛然而止。
松赞干布年事已高,再加上常年征战,婚后没几年就去世了。
而由于高原气候的影响和松赞干布的年纪,文成公主一直没有生育,膝下没有一儿半女。
丈夫去世,继位的吐蕃新王是松赞干布的孙子芒松芒赞,把持朝政的是宰相禄东赞。
其实,文成公主有机会回到长安。
在松赞干布去世前,唐高宗李治曾派人前往西藏,将大唐送过去的公主迎回来,这其中就包括文成公主。
但文成公主为了大唐与吐蕃的和平,没有跟着使臣回去。
这次也一样,松赞干布去世后为了大唐与吐蕃的和平。
政治地位被大大削弱的文成公主,也没有向大唐求助请求回到故土,而是选择留在了吐蕃。
但是选择留在吐蕃的文成公主并不好过,首先她无儿无女,没有孩子承欢膝下,所以常常会感觉到孤独。
其次,虽然她一直致力于改善吐蕃人民的生活。
但是新任统治者对大唐并不是那么友好,使得文成公主受到的待遇大不如前。
新赞普还向大唐挑起战争,这使得大唐和吐蕃长年处于战争中,文成公主所维系的和平画面也逐渐消失。
虽然,文成公主从未放弃过缓和大唐与吐蕃的关系。
但是很不幸,一个女子在朝局中注定是有心无力的。
文成公主在战争和政治压力下决议常伴青灯古佛,在吐蕃又生活了三十年。
最后文成公主在吐蕃染上了天花,所以不久后文成公主就去世了。
文成公主去世之后,大唐就派来了使臣参加她的葬礼。
吐蕃赞普虽然与她不亲,但也念在文成公主给吐蕃带来的变化而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爱戴文成公主的臣民也纷纷来送葬。
十八岁那年,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将文成公主送入了吐蕃。
四十八岁,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将文成公主葬入了葬王墓。
无可否认,文成公主是一名和亲公主,但是也是一名出色的女外交官。
她用她的智慧给吐蕃人民带来了文明和希望,也给吐蕃与大唐维系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维系了大唐和吐蕃之间近两百年的友好经商贸易环境。
“文成公主为吐蕃,为唐朝做出了重大贡献。”
“可她的晚景却十分凄凉,松赞干布与她的婚姻仅仅持续了九年。”
“公元649年,李世民去世,其子李治继位,唐朝内部暗流涌动。”
“第二年,松赞干布也离她而去,死因成谜。”
“有说因病暴毙,也有说暗杀而亡。”
“不管死因如何,文成公主都先后失去了唐朝靠山和丈夫支持,也未有子嗣,她的境遇似乎瞬间尴尬起来。”
“政权更迭,新帝是松赞干布的幼孙芒松芒赞,而实际掌权人却是宰相禄东赞。”
“禄东赞此人颇有政治才能,但野心勃勃,力图扩张。”
“他执政期间,吐蕃的实力越来越强,和大唐的关系却越来越微妙,不复之前的亲近之感。”
“十来年的时间,禄东赞逐渐向外扩张,吞并周边小国,将青藏高原都纳入吐蕃版图之中。”
“他最后发兵消灭的国家是吐谷浑,彼时吐谷浑已是大唐的附属国,此举无疑是对大唐赤裸裸的挑衅。”
“一山不容二虎,大唐与吐蕃的战争很快打响。”
“数次攻伐之间,已是势如水火。”
“在寡居的三十年间里,文成公主从未回过大唐。”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旧亲。”
“文成公主一边怀念着归乡,一边思念着丈夫,孤独而又凄凉。”
“在大唐与吐蕃开战后,又多了一份对家乡的愧疚感和无能为力的自责感,文成公主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
“公元680年,这位一生传奇的女子感染天花,客死异乡,终年五十六岁。”
“文成公主去世后,藏族人民怀念她,中原人民祭奠她,历史人民歌颂她。”
“两国和平使者、汉女神仙,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名词堆砌其上。”
“确实,她与松赞干布的婚姻造就了一段人间佳话,她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成就了一部个人史诗。”
“可是,和亲本就是一场政治联姻,蕴含了中原女子的无奈和忧愁。”
“昭君也好,文成也罢,她们背负着维系两国友好邦交的使命。”
“万里远嫁,举目无亲,至死也不曾再踏上故土,这是何等的悲哀。”
曹雪芹:文成公主与王昭君都是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