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军进攻耀州。”
“洪承畴率领一部分官员联合本地乡勇一万余人,将起义军围于云阳,迫使这支农民起义军乘雷雨之夜突围出去。”
“洪承畴实行了以剿为主,剿抚兼施,各个击破的方针。”
“王左挂此后又在怀宁河再败,于是在崇祯三年向明朝请降。”
“李自成是王左挂部下,他和一些头目对王左挂受降不满,自谋出路。”
“王左挂受降后,还不死心,暗中谋划再起。”
“同年八月,洪承畴与陕西巡抚设计将王左挂等人全部杀害。”
“崇桢三年,洪承畴被任命为延绥巡抚,次年再升为陕西三边总督。”
“崇祯七年,洪承畴任兵部尚书,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保定,真定等处军务。”
“同时仍兼总督三边之职,成为镇压农民起义军的主要军事统帅。”
“洪承畴所率领的明兵,被人称为洪兵。”
“崇祯八年,农民起义军逐渐壮大,战斗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农民起义军进入陕西后,洪承畴召集大将展开军事会议,部署剿杀农民起义军,但几次均失败。”
“洪承畴的悍将曹文治主动请缨,率众三千人,进击农民军。”
“农民军采取诱敌深入、分而治之的战略,使曹文治四面被围,被迫拔刀自杀。”
“曹文治死后,崇祯帝便决定以潼关为界,关外军务由湖广总督卢象升总理,洪承畴专督关内兵,对以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实行重点围攻。”
“洪承畴受命后,亲自率领大军击败李自成于陕西渭南。”
“次年,洪承畴率部两万余人出击李自成等部。”
“随后又调集总兵左光先和柳绍宗合击农民军,在干盐池大败起义军。”
“崇祯十一年,李自成起义军北行入陕后又进入甘肃。”
“同年九月,多尔衮、豪格、阿巴泰清军由青山关入明境。”
“十月,清军大举入侵大明,分路蹂躏京畿至山西界,复至山东,攻破济南。”
“同时,清太极率多铎兵指山海关,以策应关内清军。”
“清军横行京畿一带,崇祯帝征洪承畴入卫。”
洪承畴我牺牲名节,为清廷效力二十年,却落得一个尴尬的境地,不得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从他投降清廷那一刻起,他就已经知道自己必然会是一个争议极大的人物。
有人骂他是厚颜无耻,出卖民族的汉奸。
但他认为自己是忍辱负重,曲线救国的英雄。
大明王朝的灭亡已经无法挽回,他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拯救更多的百姓。
他卖主求荣是真,但他却没有出卖民族。
在效力清廷期间,他一直力主招抚,避免了江南生灵涂炭。
而且,他还在保留汉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建议满清统治集团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倡导儒家学说。
除此以外,他还举荐了许多明朝的官吏。
他提倡兴水利,减轻赋税,发展经济。
从这方面来说,他对于缓和民族矛盾、安定社会、发展经济等领域都有着巨大的贡献。
不过尽管如此,他所做的一切却并不能被世人理解。
他降清以后,汉人对他无不鄙视痛恨。
就连他的母亲也对他破口大骂,他的弟弟发誓不与他同住,携带母亲到船上隐居。
更讽刺的是,连清廷也对他疏离防备。
不论是多尔衮、顺治帝还是康熙,都未曾让他加入权力核心。
对于这些,他尽管心里难受,但也早有预料会这样。
“崇祯十二年,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领兵与山海关马科、宁远吴三桂两镇合兵。”
“皇太极领兵攻占义州,以此为基地,展开对锦州的围攻战。”
“崇祯十三年,皇太极确立了筑城义州并在此屯田以围困锦州的方针,并于三月付诸实施。”
“四月,崇祯帝听说后,命令洪承畴陈述应对之策。”
“并拟部署吴三桂、刘肇基官兵一万分驻于松山之内,以洪承畴所部官兵一万五千出镇于前屯卫之间。”
“以驻防蓟州官兵一万六干仍分布于中协四路以抚臣朱国栋驻山海关,以镇臣马科出中后所。”
“兵部对此方略极表称赞,将洪承畴比作范仲淹。”
“在略微调整后,崇祯帝批准其方略。”
“洪承畴遂于五月出山海关,与围困锦州的清军对峙,在多次出击中互有胜负。”
“崇祯十四年,洪承畴奉命率领精锐十三万来援,集结于宁远,与清兵会战。”
“三月,皇太极采取长期围困锦州的方针,势在必克。”
“洪承畴主张徐徐逼近锦州,步步立营,且战且守,勿轻浪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