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互联网大牛(2 / 3)

头答应道:“懂,我们会小心的。”

下午两点多,李建设开车送刘学和李志浩去机场。他们的航班是下午四点的,六点多到海参崴。李志浩已经提前和陈山联系好了,到了海参崴后,陈山会去机场接机。

在去机场的路上,李志浩接了一个电话。电话是许光林打过来的,说是他认识的一个朋友开了家公司,想要找投资,问李志浩有没有兴趣。

“什么?互联网公司?你那朋友叫什么?他公司又叫什么?”刘学已经跟李志浩说过他在南柯一梦世界的经历了,所以,李志浩知道未来几十年互联网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了。现在听到许光林说他那朋友是做互联网的,于是他立刻来了兴趣,要是遇到一个未来的互联网大牛,那可就太幸运了。

“哦,我那朋友叫张朝阳,是个海归,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他的公司叫爱特信电子技术公司。”手机里响起许光林的声音。

“学子,张朝阳听说过吗?做互联网的,正在寻求投资。”李志浩一只手拿着手机,另一只手捂着手机的话筒问刘学。

“谁?”

“张朝阳,他的公司叫什么爱特信的。”李志浩说道。

张朝阳的大名刘学当然听说过,华国四大门户网站之一搜狐网的创始人,是最早登陆米国纳斯达克的一批人。虽然后来搜狐网没落了,其市值甚至都不如它的总部大楼高,但搜狐网在华国互联网的发展史上,可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的。

回忆了一下,刘学想起来张朝阳是1996年创立的爱特信公司,拿到第一笔共计十七万米元的投资。一年后的九月份,当第一笔投资花掉大半后,他开启了长达半年的艰辛的融资过程。终于,在1998年的4月份,张朝阳拿到了第二轮共计220万米元的融资额,也在同一时间,爱特信正式更名为搜狐。

现在是1997年7月初,离张朝阳开始第二轮融资还有差不多两个月,怎么他现在就开始寻求第二轮融资了呢?

见,一定要见,只是这时间有点紧张。不过,好像也够了。

“五哥,你告诉光林哥,就说咱们有半个小时的时间,让他带着张朝阳来机场找咱们吧。”做好了决定,刘学跟李志浩说道。

“半个小时?时间少了点吧?”把刘学的话转达给许光林后,李志浩挂掉手机问道。

“嗯。”刘学点头说道:“是少了点,不过也足够了,对于一家伟大的公司来说,能有给它投资的机会就一定不要错过。我们帮助了它,而它也会为我们赚来大量的金钱。”

“伟大的公司?未来张朝阳很有名吗?”李志浩问道。

“还行吧。”刘学说道:“华国四大门户网站之一,两千年在米国的纳斯达克敲钟,算是华国互联网的先驱者吧,不过,搜狐的后续发展不太理想,他抓住了互联网大潮的先机,但后面他还是错失了发展的机会。与那些后起之秀相比,张朝阳就有些落伍了。不过,现在我国的互联网行业才刚开始萌芽,投资搜狐,赚点钱还是不错的。”

两点五十分,刘学走进了燕京机场的候机大厅。来到机场后,他和李志浩去办理了登机牌,而李建设也开车离开了。十来分钟后,许光林带着张朝阳也赶了过来。

许光林给双方做了个介绍,然后他们在机场里找了个小吃店,要了点东西坐了下来。

“李总,这是我公司的一些资料,请您过目。”刚一坐下,张朝阳便从包里拿出来一个文件夹递给了李志浩。

李志浩接过文件夹放在桌子上,然后他看了下手表说道:“张总,我们是四点的飞机,现在是三点十八分,您只有十二分钟的时间。我想这么短的时间,我再看资料的话恐怕是来不及了,要不然你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贵公司,然后我根据情况再决定要不要给你投资。”

“好的,李总。”十二分钟确实短了点,不过张朝阳刚开始创业,现在正是他干劲最足的阶段,时间短总比没有时间要好的多。尽管他对在国内融资没有什么信心,互联网刚进入华国,还没有多少人了解互联网这个新生的事物,不过有机会就要去抓一下,哪怕成功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

“李总,自从1987年我国第一次发送电子邮件开始,互联网便正式进入我国,只是……1994年,我国正式获准加入互联网大家庭。1995年,我国首家互联网供应商--瀛海威成立,至此,我国老百姓可以进入互联网……”张朝阳的语速很快,短短的十分钟时间他就把互联网在华国的一切简单的说了一下,然后他又介绍了他的爱特信公司的主营业务和发展方向。

“李总,我坚信互联网会逐渐走入千家万户,在未来的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互联网都会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在我国的信息传播主要靠报纸、电视等传统传播途径,而互联网只要普及起来,它的信息传播速度将会是这些传统传播途径的十倍、百倍,甚至是千倍。

李总,您有没有想过,到那个时候会是个什么样子?一个信息出来,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便能通过互联网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