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父久久不见妻儿归家,不免有些担心。
只是到贺府后门时,发现无人守门,他眉头微皱,抬手扣动门栓,门却直接往后打开。
谢父顿感不对劲,走进一看,白日还打过招呼的小厮这会已经成了尸体,躺在地上。
出大事了
谢父脑中顿时浮现这四个大字,想都没想,就往后院跑去。
他以前也跟着进来过,只是到后院那个门就没在进去,但谢母不知描述过多少回后院的情况,倒也不算陌生。
只是当他找到妻儿时,只见谢温辞脸色发青,双眼放空的站在那里。
谢母则是一手抱着个孩子,一手抱着黎大小姐尸体愣在那里,久久回不过神。
谢父不知道行凶之人还会不会返回,来不及多想,他跑过去,先是将谢温辞抱起来,又把谢母喊回神,然后拉着一同离开贺府。
四人才从后门跑出去,贺府便燃起熊熊烈火,足足烧了一天两夜。
官府很快派衙役去查明真相,谢父和谢母一边照顾刚满月贺娴宜及被吓到高烧不退的谢温辞,一边还在市井打听关于贺府灭门惨案的消息。
只可惜那场大火把一切都烧的干干净净,最后贺府灭门惨案成了一桩悬案。
而谢温辞高烧也是反反复复,费不少银钱救回后,大夫们都说恐影响智力。
且谢温辞也一副呆呆傻傻的模样,只记得谢父和谢母,对其他的事情一问就是不记得,不知道。
谢母和谢父见此,商量一二后,带着两个孩子回了上阳村。
只是这贺娴宜该已什么身份回去,成了问题。
黎大小姐临终所托,谢母自然是认的,要不是黎大小姐反应迅速,她和谢温辞怕也是刀下亡魂,
因此贺娴宜与谢温辞也算定下婚约。
而谢温辞一岁半时,谢父和谢母也带着回去祭拜过爹娘,这以小女儿的身份带回去肯定是不行的。
再者贺府灭门才不久,万一那些“仇家”清点过人口
他们这好好的,多了个孩子,定是会引人注意,到时候一家子都得没命。
谢母因此愁的不行。
但好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上阳村的村长有个儿子,和谢父同龄,只是投军去后一直没有消息。
村长自个一个孤寡老人的,又因为是村长,事也多,忙不过来的时候,谢父便会去帮他。
一来二去的,时间久了,便把谢父当做自个儿子看待。
见临近过年,说好要回村过年的谢父和谢母却半个影子都没有,这不见人回来,顿时有些心慌。
去县里打听打听,就得知贺府灭门惨案这个消息。
村长自然知道谢母曾经是贺府的丫鬟,也知道谢母托主家给谢父寻了份活计。
这会听见贺府被灭门的消息,哪里还坐得住。
他已经失去一个儿子,哪里能接受再失去一个。
当即回去收拾收拾东西,打点好村里的事,就坐牛车去了峣州府。
只是村长这并不知道谢父、谢母的住处。
只能跟别人打听贺府的位置,然后一路快步走着,到了贺府后,只见一片废墟,过往的人都没几个。
一个两鬓花白的老头杵着拐杖,猛不丁的出现在贺府旁边,像无头苍蝇似的找着什么。
这异常的情况很快就引起附近巡逻的衙役注意。
好在谢父先一步过去,说村长不知道住址就该好好在城门口等着他去接,又随口扯些其他的,打消衙役们的疑心后,拉着有些反应不过来的村长离开。
等到了住处后,谢父和谢母才把情况告诉给村长。
村长看眼襁褓中的贺娴宜,又看一眼呆坐在床上的谢温辞,眉头紧锁。
好半响,才叹口气,提出自己先带着贺娴宜回村,给她安排个身份后,谢父和谢母再带着谢温辞回去。
谢父及谢母自然不会同村长客套,于是当日下午,村长便领着贺娴宜回了上阳村。
他对外称这是自个投军儿子的遗孤,这次去峣州府,就是去接孩子的。
村长在村里颇有威信,自然也没有人怀疑。
而村长则是想着,他身子骨不好,没几年活头了。
把孩子先养着,等大一点,就对外把她和谢温辞的亲事定下来,等他两眼一闭,孩子的身世也跟着埋进土里。
到时候谢母那边也能顺理成章的把孩子接过去照顾。
至于孩子的名字,他姓何,贺娴宜自然也得改姓何,至于名,村长不想随便改掉,就取个小名。
合起来,就是何妮儿。
虽说村长只是个不入流的小吏,但大小也算是是个官,想给孩子办个户籍,不过是多动动腿和嘴皮子的事。
等万事都办妥当了,村长才写信给谢父,信里也没写其他的,就说自个身子不太好,希望他们夫妻两能回来,让他也好看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