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开战前夕(下)(1 / 2)

季汉当兴 军师中郎将 3439 字 3个月前

夏侯霸是曹魏名将夏侯渊的次子,今年三十二岁,身高八尺,膂力过人,曹丕即位后官拜偏将军,封关内侯。

由于其父夏侯渊在汉中一役被老将黄忠率军斩杀,因此夏侯霸素有去西线战场为父报仇的想法,此番曹魏西征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夏侯霸便主动请缨跟随曹真西来,曹叡感其忠勇,封他为讨逆将军、中路军先锋。

当年夏侯渊镇守汉中时,郭淮为其军司马,但当夏侯渊与刘备在定军山大战之际,郭淮恰逢有病,未能随其出战。

因此夏侯渊被阵斩后,夏侯霸便迁怒于郭淮,认为正是他这个副将没在前线的原因才使得夏侯渊这个主将亲自带队去修鹿角,以致给了汉军趁机突袭斩杀的机会。

故而夏侯霸自到长安以后就与郭淮十分的不对付,时常与他唱反调,当然反对郭淮全军西进之策倒也并不全是因为这个缘故,他也确实认为原来兵分两路的方略更为妥当。

郭淮之所以没有回答夏侯霸的质问,其实也并不是没有反驳的理由,除了不敢把败绩的责任归于曹真身上之外,主要还是因为不愿与夏侯霸发生冲突。

尽管夏侯渊被杀怪不到他的头上,但他自问如果当时自己强行坚持、带病上阵,恐怕定军山一战的结果就大不相同了。

是以出于这点自责,郭淮对上夏侯霸总是退让多一些,不愿与其争执太过。

张合也是支持改变进兵方略、先图雍凉一派的人,见郭淮似乎被夏侯霸问住,便出言解围道:「蜀军兵力虽然出乎我们之前的意料,但我军在长安的兵力仍然稍稍多过汉中、雍凉贼军,是以仲权不必过于担心汉中蜀军。

谩说诸葛亮率军北上,我军正好与他在关中决战,更别忘了我们还有一支东路军,司马大将军韬略非凡,一旦他溯汉水西进,定能给予汉中蜀军相当大的压力,叫诸葛亮不敢轻易离开汉中。

我们再在长安留下两万兵马守住城池和子午道北口以策万全,诸葛亮就难以切断我军后路,一旦蜀军出子午道攻打长安,我军可从容回师与其决战。

所以仲权啊,还是按照我们的方略先将杨清部击破,收复武功、郿城、陈仓三城后西进陇右,再将魏延部击破,待雍凉得复、侧翼无虞,我军就可大举南下与司马大将军夹击汉中。」

说着,转过身子,朝主位上的曹真拱手说道:「大司马,王师虽然兵多将广、战力强悍,但蜀贼兵力亦不下十三万,彼辈凭借坚城险隘固守,我军三路进剿定当骤然难下,不如先集中优势兵力扫灭杨清、魏延二贼,然后再南下汉中对付诸葛亮,如此方为万全,还请大司马三思。」

曹真委实难决,将难题抛给了这些天一直没有表态的刘晔问道:「刘侍中,你是什么看法?」

「大司马,晔以为双方说的都有道理,但又都说的不甚周全。蜀军兵力略少于我军,我军的确应该集中优势兵力先破其一路,是以现在问题的关键就是主攻方向应该放在南面还是在西面。

西面是雍凉失地,若能一举收复,此番伐蜀的最低目标就已达成,我等上可向天子交旨,下可告慰黎庶。

可杨清、魏延二贼麾下兵力合计不下五六万步骑,帐下又有关兴、王平、柳隐等一班能征善战之将,就算我长安十余万大军尽数西进,恐怕也无法在短时间之内荡平二贼。

战事一旦僵持不下,变数就会增多,不说军资粮草耗费几何,就是汉中的贼军绝对会乘势北上,尽管有大将军的东路军牵制,但诸葛亮不是坐以待毙之人,他定会出兵来救杨、魏二贼。

当然这样一来就像儁乂将军说的那样正好利于王师与蜀军主力决战。

这听起来的确颇有道理,但请诸公别忘了,如今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

三道出口皆在蜀军手里,王师在长安至陈仓一线与贼决战并无地利优势,加之兵力相若,攻之很难取胜,若是迁延日久,只恐徒耗钱粮。」

张合争辩道:「刘侍中,穿越崎岖难走的子午道南攻汉中,战线拉得如此之长,不是一样的需要耗费无数钱粮么?与其这样,还不如就在关中与蜀军进行主力会战,以减轻粮草转运的负担。」

「儁乂将军言之有理,把主攻战场设在关中的确便于粮草转运,但这样一来我军就很难取得战果,若咱们既不能收复雍凉失地,又不能攻取汉中,那该如何向陛下、向天下臣民交代呢?

要知道这场战事我大魏筹备了足足一年之久,军资靡费无数,如果不能取得一定的战果,定会惹得天下人耻笑,蜀贼的气焰也会更加高涨,我大魏的国威也会沦丧啊。」

张合迟疑道:「这......」

「所以晔以为我军的主攻方向仍然要放在汉中,除了刚才说的缘由之外,更重要的是汉中乃蜀贼的根本。

诸葛亮兴兵北伐素以汉中为基,且如今蜀贼窃占陇右凉州,汉中位处蜀中与北地的当道,地属中枢,若我军能攻取之,不仅一举摧毁诸葛亮北伐之基,更能让杨清、魏延二贼孤悬西北,蜀国版图一旦割裂,我大魏之前两次败绩的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