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攻破西城(1 / 2)

季汉当兴 军师中郎将 3480 字 4个月前

大汉建兴五年十一月十二日,诸葛亮在沔阳石马大营聚集数万将士誓师,兵分三路,正式北伐。脐

按照预定计划,赵云这一路和子午谷一路先行出发,诸葛亮和主力大军则会晚几日动身,当然最先出发的还是马谡率领的一万大军,他们已于数日之前就前往东三郡增援了。

子午谷这一路领兵之人则是杨清的门下督兼情报头子吴缺,此人性格沉稳、心思机敏,武艺不凡,对汉室又是一片赤诚,正好适合领兵。

因此杨清让他带领最骁勇善战的五百无当飞军乘骑南中矮马执行子午谷奇计,饶是如此杨清依然不放心,又命岳昭领着十余名亲卫配合吴缺行事。

前往长安散发北伐明诏没有汉人军士打头岂能成行,再说出动吴缺一领兵估计就无暇兼顾情报了,有岳昭在他身边可以做个帮手,更能使得子午谷之计大获成功。

就在诸葛亮紧锣密鼓地调兵谴将部署北伐之际,身为曹魏骠骑将军、都督荆豫诸军事的重臣司马懿也在召集部属准备往上庸潜行进军。

之前,司马懿为了稳住迷惑孟达,曾给孟达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好言安抚。

他在信中这样说道:“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埸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脐

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

孟达得信之后大喜,以为司马懿仍然相信自己没有反心,于是放松警惕、犹豫不决,将起事推后延迟。”

然而数日前诸葛亮已派人告诫于他,要他早做防范,小心司马懿来袭,千万不能怀有侥幸之心。

哪知看到司马懿这封信之后,孟达对诸葛亮的叮嘱很是不以为然。

他还在给诸葛亮的回信中洋洋自得地说道:“适承钧教,安敢少怠。窃谓司马懿之事,不必惧也。

宛城离洛阳约八百里,至新城一千二百里。若司马懿闻达举事,须表奏魏主。往复一月间事,达城池已固,诸将与三军皆在深险之地。司马懿即来,达何惧哉?丞相宽怀,惟听捷报!”

这一日诸葛亮正在收拾行装,准备率主力大军开拔。收到看完孟达的回信之后,他仰天长叹:“若无明之先见之明,孟达必死于司马懿之手矣。”脐

杨仪正好在一旁,听见此话讶然问道:“丞相何出此言?”

“唉,郭模虽是诈降,但孟达反魏一事却是一点不假。那司马懿何等人也,焉能不明吾离间之真意?可怜孟达还以为司马懿不知事情原委而轻信于他,真真是不知死活。

兵法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岂容料在一月之期?吾料司马懿已在前往上庸的路上,将打孟达一个措手不及。”

杨仪大惊:“那该如何搭救?”

“幸好明之料敌于先建议早派援军,计算路程幼常怕是快要到西城了,有这支援军在侧,上庸当可转危为安。

只是此事还得再提醒孟达,威公汝速拟一封信,要孟达速做防范,切勿被司马懿所惑。”

“诺。”杨仪赶紧领命,自去拟写书信。脐

另一边,宛城大营内,司马懿留左将军张郃镇守宛城,自己亲点兵马准备星夜赶往上庸扑灭孟达的叛乱。临发之前,仍有将领言道:“孟达与吴蜀二贼交构,情况不明,当先报之陛下,再观望而后动。”

讲台上,司马懿抚须一笑,回道:“孟达素无信义,现在正是其自相疑惑之时,当及其未定促决之。”

众将听了尽皆拜服,躬身听令。于是司马懿当即教人马起程,倍道兼行,一日要行二日之路,潜行赶往上庸。

得到诸葛亮的回信之后,孟达终于醒悟过后,当即举事,并一面催促吴蜀援兵速来,一面在城外树立木栅、加固城防。

可是司马懿已率军走过大半路程,得知孟达树起反旗之后,更是星夜疾驰,准备在十日内抵达上庸城下。

西城外,上万汉军旌旗蔽日、枪戈如林,马谡一马当先站在阵前,他左右有两员大将在侧,正是王平和柳隐。

此番跟随马谡东来的援兵为五千无当飞军和五千汉中郡兵,领兵将领也是王平和柳隐这两位杨清一直看好的智勇之将。脐

杨清还是有些不放心马谡,生怕他搞出什么乱子,因此将自己身边最有勇有谋的两位将领都派了跟过去,希望马谡这回能一举建功,也不枉两人相识成友。

马谡依诸葛亮之命,领着兵马星夜赶往东三郡,一日前来到西城城下,当即分兵围城三路攻打。

西城内,申仪早已惊慌失色,没有想到蜀兵竟然来得这般快,此时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城池摇摇欲坠,他只得拼尽全力,大发部曲,竭力守城。

汉军虽然人多,但申仪在西城经营多年,城池坚固,粮草充足,一时之间难以卒破。是夜,马谡正与王平、柳隐等将校商议破城之法,忽地亲卫进账禀报,言说有游卫到来欲献计破城。

“汝是何人属下?”对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