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有山出仕
胡有山面对着所有的百姓,听着百姓的呐喊劝说,是真说不出拒绝的话。而且这一切虽说是杜启的谋划,实际上杜启这么做,也是希望他出仕为官。
原本焉耆国归顺了杜启,焉耆国沦为历史,焉耆州应运而生,整个焉耆大地,都成为杜启的囊中之物,胡有山是不打算出山的。
毕竟他一力劝说了龙正央的归顺,认为自己是有罪的。
眼下却发生了现在的这事情。
胡有山深吸一口气,高呼道“乡亲们,你们的拳拳之心,胡某受之有愧啊胡某为官大半辈子,却鲜有政绩,不曾驱赶突厥人,不曾令百姓过上真正的好日子。到头来,乡亲们却是如此拥戴胡某人,受之有愧啊”
他没有立刻应下。
还不是时候,还是需要缓一缓。
臣子篡位,君主禅位,有三辞三请的说法。胡有山只是太傅,只是一个辞官的人,他做不到君臣之间的请辞,却也要稍稍缓一缓,否则百姓一说话他就出仕,容易遭人诟
病。
百姓听到胡有山的话,哪里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再度劝说胡有山,一时间,劝说胡有山的人多不胜数。
一个老者走了出来,站到最前面,高声道“胡太傅啊,焉耆国能有今日,都是您勉力支撑着。若非是胡太傅,焉耆国早就垮了。百姓,都念着您的好。胡太傅,您就出仕吧。平西王殿下,都说了需要您出仕的。有您在,我们这些曾经焉耆国的百姓,才有底气啊”
此话一出,无数人附和。
一个个百姓都赞同。
胡有山任由百姓呐喊了一阵,也就不再端架子,开口道“蒙乡亲们信赖,老夫感激不尽。我胡有山感谢乡亲们的拳拳之心。稍后,我就前往觐见平西王,表明愿意出仕的意愿。”
此话一出,众人都是欢呼起来。
所有人激动不已。
汇聚的百姓,在胡有山的指导下,才开始各自散去。
胡有山看到散去的百姓,长舒了一口气。不过他脸上的笑容,却渐渐收敛起来。因为他刚才已经答应了所有的百姓要出仕。
如今出仕,和此前不同。
此前是杜启主动招揽,但如今,他则是毛遂自荐。虽说杜启说过,随时欢迎他前往,只要他去,杜启一定会重用他。可眼下他主动前往,主从易位,是他追随杜启。
胡有山按捺住内心的情绪,吩咐老管家准备马车,然后胡有山回去更换了一身的衣衫,便往王宫也就是如今的平西王府去。
胡有山一到了宫门外,报上名字后,驻扎在城门口的士兵直接放行,任由胡有山进入。
当胡有山来到殿外,自有侍从前往通报。
不多时,侍从通知胡有山进入。
这一刻的胡有山,反倒有一丝的停顿。他没有立刻进入,而是在原地驻留了片刻,让自己的心绪趋于平静,才舒了口气迈步进入。
这一刻的胡有山,已经放下了一切。
既然出仕,那就得有出仕的态度。胡有山进入殿内,便见到杜启端坐在主位上。
他步履轻快,很快来到大殿中央站定,躬身行礼道“草民胡有山,拜见殿下”
杜启道“胡公,坐”
胡有山有能力。
而且经验丰富,处理事情老道,这样的人流落在外可惜,必须要召入麾下。
胡有山撩起衣袍落座,见杜启没有主动问话,便跪坐得身体笔直,主动道“回禀殿下,胡有山虽说年迈,但愿意用此残躯,为殿下略尽绵薄之力,请殿下接纳。”
杜启说道“胡公愿意出仕,那是极好的事情。本王得胡公,如高祖得萧何、张良。”
胡有山即便知道杜启的话,仅仅是夸赞而已,但胡有山一张老脸,依旧倍感荣幸,又再度站起身道“殿下不嫌弃胡有山,已经实属万幸。胡有山,愿为殿下身边一小吏足矣。”
杜启又摆手示意胡有山坐下来,不必一直如此郑重。
然后,杜启道“胡公,关于你的安排,本王是这般考虑的。焉耆州如今,缺少刺史,故而本王的打算,由你担任焉耆州刺史,执掌焉耆州政务。”
胡有山略显惊讶,因为他本就是在焉耆州的人,熟悉焉耆州的一切,尤其诸多官
员都是胡有山提拔起来的。杜启还让他担任焉耆州刺史,其实是有些不妥的。
虽说杜启当着百姓的面,说要重用胡有山,要让胡有山担任刺史。
那是当着百姓说的话。
当不得真。
眼下,杜启却是直接说了。
胡有山深吸口气,郑重道“殿下,卑职本就是焉耆州的人。如果还在焉耆州担任刺史,恐有不妥,请殿下三思啊”
杜启道“本王既然用你,就信你。更何况,让你担任焉耆州刺史,并非是什么好差事,是一个苦差事。焉耆州的官员,本官曾允诺不会轻易罢免,但会做出调整。官员的调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