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赵祯力挺,女子参加科举的旨意,最终张贴在大宋的每一个角落。
这个消息传到民间,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不少读书人都接受不了和女子共事,所以现在每日都会聚集在衙门闹事,希望朝廷收回成命。
被赵祯撸了官职的司马光,听到这个消息后,更是当即喷出了一口老血,直呼天要亡宋。
说完,悲愤之下的他,选择把自己关在书房绝食而死。
司马光的死,把天下读书人对政令的不满推到了顶峰,不过半月,骂之玉祸患朝纲的诗词文章满天飞。
就连朝堂之中,也有三成的人选择辞官。
后宫。
赵祯着急的来回踱步,脸上满是焦急之色。
他实在没想到,天下人对这件事的反应居然会如此强烈........
每日看着皇城司送来的诗词文章,赵祯都恨不得把写文章的人凌迟处死了。
这些读书人,怎如此可恨............
见赵祯急得整宿睡不着,嘴上都起泡了,看不下去的曹太后不由建议到:“陛下若是无事可做,可写些夸赞官家的文章送去礼部。”
“礼部的人,自会帮你把这些文章传达到各地。”
闻言赵祯只觉豁然开朗,是啊,他怎么忘记了。
安儿登基后,就把天下说书先生收归,礼部管辖了。
他多写几篇文章夸赞安儿,此事想来也许能有转机...........
就在赵祯熬夜奋斗的时候,一篇名为告天下女子的文章横空出世。
写这篇文章的人,正是之玉。
于文章同时出现在世人眼前的,是一张印了玉玺的告示。
凡因女子参加科考而闹事者,其家族三代之内的人都不能再参与科考。
这个消息一出,那些骂人骂得欢畅的人,瞬间噤了声。
家族三代内的人不得参与科考,这不是要断了这个家族的前程吗?
要知道,在这个以读书为荣的时代,但凡家里能出一个进士,那这个家族,在当地都算得上是名门望族了。
当然,这个政令,只能吓退一些胆小的人。
那些看女子当政不顺眼的人,任朝堂发什么政令,他们依然会写文章骂之玉,骂天下女子参加科举犹如牝鸡司晨。
对于这样的人,皇城司自然不惯着,发现一个就抓一个。
待抓到的人数以万计后,之玉下令,取消了这些人家族三代之内科考的资格。
同时,她把这些人打包送去了船上,让船舶漂洋过海,把这些人送去了东瀛。
把人送去东瀛后,她手书一封,让人送去给东瀛那边的天皇。说这些人喜欢东瀛的文化,所以特把这些人送过去。
之玉的这个操作,属实把人惊呆了。
谁都没想到,她竟然不杀这些人,还把人送去了东瀛.........
不过送去东瀛,比流放还惨淡。
若是流放,家里疏通关系的话,将来也许还能有回家的一天。
把人直接送去东瀛,基本上算是杜绝回家的可能了。
之玉自然不是把这些人全部流放去东瀛这么简单。
她准备等这些人在东瀛待上几年,思乡之情越来越浓厚的时候,再派皇城司的人暗中联系他们。
谁能把东瀛朝堂搅乱,她就接谁回大宋与家人团聚。
在之玉的雷霆手段下,众人便是有再多不满,也只能把不爽埋在心里。
毕竟他们不是一个人,他们还有家人,若因他们逞一时之快,得罪了朝堂,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不久后,之玉再此发出政令,民间若有典妻者,直接终身监禁。若再有人再让女子缠足,关押三年,流放岭南。
之玉闲下来后,赵祯再次踏上了游山玩水的道路。
这次出游,他不但把赵瑞禾给带上了,连赵瑞禾的夫子苏轼,他也一并带走了。
用他的话来说,苏轼之才,要见过大宋的每一处山河后,才能更好的激发出来。
闻言之玉思考了一瞬,觉得赵祯的话,也挺有道理的,所以就放任苏轼和赵祯离开了。
苏轼说话太直,让他跟在赵祯身边也好,不说让他学会曲意逢迎,但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他得弄清楚。
如今苏辙还在外放呢,可捞不了他。
—
应运十年,“深受其扰”的西夏,被大宋派兵强攻,西夏灭。
应运十二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封英国公。
应运十五年,东瀛内乱,四分五裂,大宋趁机出兵。
应运十七年,被派去开发南方的永亲王赵瑞禾突然出现在宫里,手里还抱了个孩子。
“长姐,这是我女儿,现在送你了。”
之玉:“..........”
“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