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书圣王羲之(2 / 4)

更是受宠若惊。

这事在当时传开了,大家纷纷认为,能吃到名士的牛心炙,说明王羲之有前途。

于是,王羲之就出名了,闻名于天下。

成年之后的王羲之说话条理清楚,理由充足,以性格刚直著称于世。

再加上王羲之又得到操持东晋权柄的叔父和伯父的器重,王羲之很快就名满天下了。

一个人成才与否,与周边人对待他的态度有极大的关系。

名士带动身边的人重视王羲之,等于给了王羲之一个积极开放的成长环境。

所以说,在公开场合给孩子尊敬和荣耀,是极其重要的。

对王羲之而言,这一份牛心炙,扫除了他心中的阴霾,让他从此看得起自己。

王羲之后来东床坦腹的坦然,或许也跟这份牛心炙的影响分不开。

“大约二十三岁时,王羲之出仕,为秘书郎。”

“大约二十七岁时,伯父王导出于政治需要,需要结交郗鉴以对抗政敌庾亮。”

“而郗鉴当然乐见其成,最好的办法就是联姻,于是选婿。”

“选来选去,郗鉴偏偏选了以东床坦腹的随便态度来应付郗家郑重其事择婿的王羲之。”

“别的子弟都拘谨,就王羲之不当回事。”

“其实这正是王羲之雅量高致的地方,身出名门,却又不汲汲于名利。”

“这个择婿过程,后世一直传为佳话,以致于东床快婿后来发展为成语。”

“公元334年,庾亮地位攀升,移镇武昌。”

“王羲之应庾亮征辟,入征西将军府任参军。”

“公元338年,东晋王朝形成由王导、郗鉴、庾亮共同主政的局面。”

“王导为太傅,主持中枢。”

“郗鉴镇京口,挟持下游。”

“庾亮镇武昌,控御上游。”

“这样三权交攻,互相牵制,有利于实力虚弱的司马氏皇室。”

“悲催的是,这样的情况下,王羲之处在了三权交攻的政治漩涡中。”

“他是王导的侄子,又是郗鉴的女婿,又是庾亮的部下。”

“直至340年三巨头相继去世,这种情况才得到缓解。”

“之前,王羲之一直处在三权交攻的极限拉扯之中。”

“这也对王羲之的人格形成有极深的影响,压抑和磨难对于他的艺术思维是有深切的影响的。”

“因为书法艺术的节奏就像生活,没有浓墨重彩,就衬托不出云淡风轻。”

“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有情绪需要表达,才会有书法艺术表达时的粗细和浓淡。”

“也正是这个原因,就是在这一段时期和以后的一段时期,王羲之才书法大成。”

“由此可见,书法家的艺术成就是需要经历过生活打磨的。”

“晋康帝建元年间,王羲之书名大盛。”

“最后到了朝野争相效仿的地步,以至于庾氏子弟也舍家法而效之。”

“时任荆州刺史的庾翼,书名本在王羲之之上。”

“当他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大为不满。”

“斥责家门弟子效法王羲之的举动,甚至场言要跟王羲之比个高低。”

“只不过,不久后庾翼就去世了,这个愿望最终没有实现。”

“此后王羲之终于获得了外放的委派,他一直在努力外派。”

“诣台待罪给他带来的心理影响是终身的,只有远离政局中心,才会使他心理上获得安全感。”

杜甫:从东床快婿的故事中,可以直接感受到当时王羲之率真的个性,这对他之后的书法成就影响深远。

郗鉴在建康时听说琅邪王氏的子弟都很英俊,就派门生送信给王导,想在琅邪王氏家族中挑选女婿。

于是,王导让送信的门生去自家的东厢房随便选择,看中谁就选谁。

门生回去之后,就对郗鉴禀报了东厢房的选婿场景。

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值得称赞,他们听说来选女婿,都仔细打扮了一番,竭力保持庄重。

只有一个青年在东边的床上露出肚皮看书,唯独他神色自若,好像漠不关心似的。

郗鉴听完之后,当即就认定此人是好女婿。

郗鉴打听这个青年是谁,原来是王羲之,随后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王羲之在迎娶了郗氏夫人之后,其艺术才华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王羲之从一个较为压抑的环境中得以解放出来。

并且郗氏夫人也是擅长书法之人,对王羲之的书法创作有所帮助。

书圣王羲之的一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虽说出身于世家大族,但是正因为如此,王羲之才见到了更多的黑暗。

王羲之的少年时光以及青年时光都是压抑的,父亲莫名消失的那个时候,书法对他来讲更是一个解压方式。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