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谋圣张良(4 / 6)

前205年,刘邦开始乘虚占领了彭城,后又被项羽回师打败。”

“刘邦无奈之下,只好询问大家破解之法,还是张良出了一个下邑之谋。”

“于是刘邦派遣萧何去劝说九江王黥布,又派了其他人去联合彭越。”

“等到魏王反叛抗汉时,刘邦又派了韩信前去征讨,平定了燕、代、齐、赵等国的大片地区。”

“刘邦最终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就是靠着这三个人的力量。”

李世民事实证明了张良下邑之谋的深谋远虑,最后兵围垓下打败项羽,主要依靠的正是这三支军事力量。

刘邦被项羽打败后,狼狈逃至下邑,惊魂未定,心灰意冷,万念俱灰。

那时的刘邦已经穷途末路,甚至说出了关东地区不要了,谁能立功破楚,就把关东平分给他。

在兵败危亡之际,又是张良匠心独运,为刘邦想出了一个利用矛盾、联兵破楚的策略。

九江王英布,是楚国的猛将,与项羽有了隔阂。

彭城之战,项羽令其相助,他却按兵不动。

项羽对他颇为怨恨,多次派使者责之以罪。

彭越因项羽分封诸侯时,没有受封,早对项羽怀有不满。

而且田荣反楚时曾联络彭越造反,为此项羽曾攻伐他,结果未成。

另外,汉王手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托大事,独当一面。

如果能用好这三个人,那么必然可以打败项羽,这就是著名的下邑之谋。

刘邦听完后认为这确是一个以弱制强的妙计,于是派舌辩名臣隋何前往九江,策反九江王英布。

接着又遣使联络彭越的同时,再委派韩信率兵北击燕赵等地,发展壮大汉军力量,迂回包抄楚军。

下邑之谋虽然不是全面的战略计划,但它构成了刘邦关于楚汉战场计划的重要内容。

正是在张良的谋划下,一个内外联合共击项羽的军事联盟终于形成,扭转了楚汉战争的局势,使刘邦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公元前204年,刘邦被项羽围困于荥阳。”

“刘邦极为烦恼,与郦食其商议应该如何削弱楚方的势力。”

“郦食其表示应分封六国后裔,刘邦认为合适便请郦食其做相应准备。”

“此时刘邦看到从外面回来谒见的张良,于是询问张良关于分封六国的看法。”

“在张良的警醒下,刘邦大骂郦食其,紧接着下令赶快销毁那些印信。”

“公元前203年,齐国所有的地方都已经被韩信全部打下。”

“韩信派人向刘邦请示因齐国自古是诡诈多变,反复无常的国家,南面又紧挨着楚国。”

“如果不立一个临时的齐王来镇守它,它的局势就难以稳定,希望能让自己暂时当一个代理的齐王。”

“此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

“韩信的使者来到荥阳后,刘邦一看韩信的来信,勃然大怒。”

“但在张良的劝谏下,刘邦也明白了当前的形势,不得不派张良前往齐国立韩信为齐王,同时又把韩信的全部人马调回刘邦那里。”

“公元前203年,刘邦对项羽已逐渐形成合围之势。”

“韩信据齐地不断袭击楚军,彭越屡次从梁地出兵,断绝楚军的粮道。”

“楚军兵疲粮竭,项羽无奈,终于送回了被扣押的刘邦的父亲与妻子儿女,与刘邦讲和。”

“双方商定,以鸿沟为界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各不相犯。”

“项羽如约拔营东归,向彭城而去,刘邦也欲引兵西归汉中。”

“在这重大的转折之际,张良看出了项羽腹背受敌的处境,便与陈平一同劝谏刘邦。”

“如今汉据天下三分有二,此时正是灭楚的有利时机,宜猛追穷寇,毕其功于此举。”

“否则放楚东归,如放虎归山,必将遗患无穷。”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意见,亲率大军追击项羽,并令韩信、彭越合围项羽。”

“韩信先用十面埋伏之计围困项羽于垓下,继而又用四面楚歌之计瓦解了敌兵士气,终于打败项羽。”

“至此,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以刘邦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朱棣多亏了张良,否则刘邦大肆分封六国后裔的话,也不可能有一统天下的大汉。

那时刘邦为了削弱项羽的实力,在手下的建议下,想要分封六国后裔。

还好张良及时赶到,用八个缘由阻止了刘邦。

商汤有把握可以置夏桀于死地,你刘邦今天能够置项羽于死地吗

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所以还封殷的后代于宋国,那是周武王有把握能得到殷纣的人头,你刘邦今天能得到项羽的人头吗

周武王进入殷都后,曾在商容住过的里巷口表彰他,曾把箕子从监狱里放出来,而且给比干重修了坟墓。

你刘邦今天能够去为圣人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