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千古第一相管仲(1 / 6)

管仲不仅是先秦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政治家。

他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了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

可以说,管仲是中华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是华夏第一相。

他主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经济改革,很多经济制度直到如今还在沿用。

比如现在的国企和央企体制,就是两千多年前的管仲发明的。

同时管仲也是法家思想的先驱,他认为法虽然不可永远坚持。

但是法是存亡治乱的根源,是圣明君主用来作为天下最高标准的。

而且依法治国是有据可依的,管仲列举了古代的黄帝和尧帝,都是依靠法度来治国国家的。

而周朝的礼乐制度,其实也是来源于法。

管仲的法家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治国上,与其说他是法家思想的先驱,也可以说他是法家思想的实践者。

在治国上管仲辅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开创了很多治国先例,让齐桓公成为了第一个中原霸主。

“管仲的父亲管庄是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衰,导致管仲生活很贫困。”

“为了谋生,管仲做过当时认为是微贱的商人,联合好友鲍叔牙合伙做生意。”

“游历许多地方,接触各式各样的人,见过许多世面,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当兵的时候,临阵脱逃。”

“几次想当官,但都没有成功。”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去世,留下三个儿子,太子诸儿、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齐僖公死后,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

“当时,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不久,齐襄公因与鲁桓公的夫人私通之事暴露,索性将鲁桓公灌醉并杀死。”

“对此,管仲预感到齐国将会发生大乱。”

“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君的女儿,因此管仲就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去躲避。”

“三年后,齐国内乱。”

“两個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见时机成熟,都想急忙设法回国,以便夺取国君的宝座。”

“鲁庄公知道齐国无君后,万分焦急,立即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后来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先出发回国。”

“管仲于是决定自请先行,亲率三十乘兵车到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去截击公子小白。”

“人马过即墨三十余里,正遇见公子小白的大队车马。”

“管仲等公子小白车马走近,就操起箭来对准射去。”

“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应声倒下。”

“管仲以为公子小白已经被自己射死,就率领人马回去。”

“其实公子小白没有死,管仲一箭射中他的铜制衣带勾上,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装死倒下。”

“经此一惊,公子小白与鲍叔牙更加警惕,飞速向齐国挺进。”

“当他们来到临淄时,由鲍叔牙先进城里劝说,齐国正卿高氏和国氏都同意护立公子小白为国君。”

“于是公子小白就进城,顺利地登上君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孔子不得不承认,尽管管仲的私德有亏,但他的才能确实没话说。

管仲有三处府邸,不懂得节俭,与国君享受同等礼遇,不懂得君臣有别。

管仲在俭与礼这两方面的表现,让他最为诟病。

按照他们儒家的说法,管仲是一个才能超过品德的人。

鲍叔牙跟管仲一起做生意,鲍叔牙出的本钱多。

每次获利后管仲却要拿大头,理由是家里穷,有老母要供养。

在齐桓公当上齐国国君后,杀死了争夺王位的公子纠。

公子纠的两名心腹大臣,一个自杀成仁。

另一个则是管仲,不仅没有自杀,反而去帮助逼死自己主公的敌人。

这种行为,在崇尚春秋大义的时代,是被人所不齿的。

后来位居相位,权倾齐国,生活奢侈、纳妾甚多。

在被人指责时,还一本正经地说是在为君主承担恶名。

如此种种,连他也不得不批评管仲的品德。

不过尽管管仲私德有亏,但也有值得令他赞美和肯定的地方。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是披头散发,衣襟开在左边的人了。

因为有了管仲,齐桓公才能够不使用武力就召集各诸侯国参加会盟,称霸诸侯。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后,急需找到有才干的人来辅佐,因此就准备请鲍叔牙出来任齐相。”

“但鲍叔牙称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齐国称霸,必要用管仲为相。”

“管仲与公子纠一伙认为公子小白已死,再没有人与他争夺君位,也就不急于赶路。”

“六天后到齐国才得知,齐国已有国君,新君正是公子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