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第一毒士贾诩(4 / 5)

绍,现在收复了汉水以南的地区,威名远扬,军事实力已经很强大。”

“如果利用荆州的富饶来安抚百姓,赏赐官兵,使他们安居乐业。”

“这样不用劳师动众,便可使江东叩头降服。”

“曹操没有听从贾诩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建议,执意出兵,于是赤壁大败。”

“公元211年,以韩遂、马超为首的联军,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

“马超多次前来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使马超欲急战,速胜不得。”

“于是请求割地讲和,并以儿子作为人质。”

“贾诩认为可以表面上答应他,麻痹对方。”

“然后离间他们,使他们内乱。”

“于是曹操依计而行,最终打败了韩遂、马超等人。”

“公元217年,当时曹操未立太子。”

“曹丕为五官将,而临淄侯曹植才名方盛,二人各自有自己的派系。”

“曹丕派人来问贾诩,怎么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

“贾诩说,希望将军提升自己的道德气度,体会普通人的修养,不违背当儿子的道德准则就可以了。”

“曹丕听了他的话后,努力磨练自己。”

“曹操曾私下问贾诩继承人的事,贾诩默然不答。”

“曹操问他为什么不回答,贾诩说自己在想袁绍和刘表。”

“曹操大笑,于是太子的事情就定下来了。”

“同年,曹丕被立为太子。”

朱元璋不得不说,贾诩的挑拨离间之计确实厉害,使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每次翻阅三国史书的这一段,他就对贾诩的离间之计深感佩服。

赤壁之战后,曹操短期内无力再征讨南方,于是决定向凉州拓展。

而以韩遂、马超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联合抗曹。

在此期间,也曾发生过著名的曹操割须弃袍、许褚赤膊斗马超等小插曲。

但曹操还是一步步占领了重要的关隘,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韩遂、马超联军与曹操相持日久,进退维谷,只好割地求和,贾诩借机献出了挑拨离间之计。

韩遂作为联军代表与曹操商谈停战事宜,二人会面时,在马上不谈军事,只说当年哥俩在京城一起玩闹的旧事。

等会面结束,马超询问韩遂和曹操的聊天内容。

韩遂老实回答,他们两人没说什么重要内容。

但显然马超并不相信,于是开始对韩遂产生怀疑,担心韩遂与曹操私下联系。

过了几天,曹操给韩遂书信,信中故意在多个言词上涂涂抹抹,改来改去,就像是韩遂改动一样,使得马超等人疑心愈来愈大。

曹操趁此时与相互猜疑的联军约定决战,果然大获全胜,一举平定关中。

贾诩献的挑拨离间之计让他钦佩,但暗助曹丕之计更为厉害,把人性拿捏得死死的。

曹操晚年身体不好,尤其头痛难忍,选谁做储君的大事就摆在了眼前。

选曹丕还是选曹植,曹操一直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贾诩由于是后来才加入曹操队伍的,资历相对浅,不想跟着掺和。

不想归不想,但曹丕主动上门来求教。

这就躲不过去了,迫使贾诩必须谨慎站队。

贾诩是个聪明人,其实早就看好了曹丕。

但为防变成第二个自作聪明的杨修,于是贾诩便开始了暗中相助之路。

贾诩劝曹丕做事不要张扬,要做好儿子和臣子的本分,关键是要孝顺父母。

这个意思很清楚,写文章你比你兄弟曹植差点,要学着扬长避短,在孝道上多下功夫。

等曹操咨询的时候,贾诩也是不明说,只说是在想袁绍和刘表。

袁绍和刘表因为没有立长,导致拥护长子派和拥护幼子派内斗,最后被曹操一锅端。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曹操要是选择曹植这个幼子,很可能会重蹈覆辙。

贾诩没有直接表态,但经这么一敲打,曹操确定最终人选是年龄更大、做事也更稳重的曹丕。

也正是贾诩的这次成功站队,最后才得以善终。

“贾诩认为自己不是曹操的老部下,而又谋划深远,害怕被猜忌。”

“便闭门自守,不私自与人交往,子女嫁娶也不与高门大族结亲。”

“当时天下研究智谋计策的人,都十分推崇贾诩。”

“公元220年,曹丕即位,任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

“公元223年,曹丕问贾诩说想征服天下,先打东吴还是先打蜀汉。”

“而贾诩则建议应该好好治理国家,慢慢的安抚他们,当他们发生变化再去平定就比较容易了。”

“吴、蜀虽然都是小国,但各自却有江水和山脉作为阻隔。”

“蜀国刘备具有才略,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