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超长待机司马懿(3 / 6)

里能料到曹家三代君主死得太早了,这才重新给了他取而代之的希望。

只是有些可惜,还没来得及准备做些什么,他之后的所作所为就被天幕公之于众了,以至于如今不得不东躲西藏。

“起初申仪久在魏兴郡,专权擅势,擅自借皇帝名义刻制印信,私相授予。”

“孟达被杀之后,申仪自生疑虑。”

“当时各郡郡守见司马懿克敌制胜,纷纷奉礼祝贺。”

“司马懿听之任之,并让人向申仪暗示。”

“申仪只好前来祝贺,司马懿乘机将他收押,送往京师。”

“司马懿回京后,曹叡问他,吴、蜀都该讨伐,应该先从何处着手”

“司马懿回答说,吴国认为我们不习惯水战,所以才敢散居东关要攻打敌军。”

“一定要扼住敌军的咽喉而撞击他们的心脏,夏口、东关就是吴军的心喉。”

“如果在陆地上攻打皖城,引孙权的兵马东下,再派水师攻向夏口,趁虚而入一定能大破吴军。”

“曹叡对他的看法深以为然,再命司马懿屯兵宛城备战,而后命司马懿进逼江陵。”

“贾奎、满宠、徐志等四军从西阳进逼东关,曹休进逼宛城。”

“但大司马曹修孤军深入接应炸降的吴将周防,在石亭被陆逊伏击大败。”

“公元230年,魏明帝升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越,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司马懿从西城开拓道路,水路并进,沿着绵水逆流而上。”

“直达渠忍,攻克新丰县,驻军单口后遇大雨班师回朝。”

“公元231年,诸葛亮率军第四次北伐,包围岐山贾寺、魏为平部,并以木牛流马运输粮草。”

“魏明帝派司马懿西驻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领车骑将军张和、后将军飞耀、雍州刺史郭怀等讨伐诸葛亮。”

“此战中,司马懿击败了诸葛亮,斩俘虏万计。”

“军师杜喜等人预计诸葛亮第二年麦熟时还会入侵,建议趁冬天调运粮草,解决陇右粮少问题。”

“司马懿则认为,诸葛亮两次出祁山、一次攻陈仓,都受挫而反。”

“即使以后诸葛亮还会出兵,将不再攻城。”

“而是寻求野战,地点必在陇东,而不会在西侧。”

“诸葛亮常以粮少为恨,回去后必然广积粮草。”

“我估计没有三年的积蓄,诸葛亮是不会贸然出兵北伐的。”

诸葛亮不得不说,司马懿的军事智慧在我之上。

尽管司马懿最后违反誓言搞政变,如今已是声名狼藉。

但他却不得不承认,司马懿的军事才能不弱于他,甚至要超过他。

司马懿这个对手令他敬佩的同时,也令他不耻。

如此大忠大奸之人,却是他生平仅见。

不过现如今司马懿已经成了丧家之犬,没有一个势力会接纳他。

如此一来,倒是给他省了不少事。

没有了司马懿这个敌人的阻拦,曹魏等同于断了一臂,这对他们蜀汉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甚至于,他有信心改写历史,统一天下,匡扶汉室。

“三年后,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十万出斜谷伐魏,进驻渭水之南。”

“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驻堡垒阻击,而诸将想在渭北与诸葛亮隔水相持。”

“司马懿说,百姓积聚的粮食财物都在渭南,这是必争之地。”

“于是渡渭水,背水扎营。”

“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军坚壁不出,于是诸葛亮便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的服装。”

“司马懿大怒,上表请战。”

“曹叡不许,并派人持节来做司马懿的军师,以节制他的行动。”

“之后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就要带兵出击。”

“使者便持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不出兵。”

“诸葛亮见对姜维说,司马懿本来就不想打。”

“之所以上表请战,就是为了军队的士气。”

“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怎么可能千里上奏请战”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也来信问前线军情,司马懿回信说,诸葛亮志向远大,却没有机会,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虽领军十万,但已经落入我的谋划中,打败他是必然的。”

“魏、蜀两军相持了百余日,诸葛亮病逝于军中。”

“蜀军撤退,司马懿出兵追击。”

“蜀将杨仪返旗鸣鼓,作出要回击的样子。”

“司马懿以穷寇莫追收军退回,于是杨仪结阵而去。”

“而后司马懿来到诸葛亮的营寨,获得了许多粮草、兵马和军书秘籍。”

“便知诸葛亮已死,并感叹诸葛亮是天下奇才。”

李靖司马懿这个老贼,自己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