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亲自劝说孙权,他指出如若任由曹操占据荆州,孙权也难以自保,为此孙权应与刘备结盟共御曹操。”
“孙权认同诸葛亮的分析,派遣周瑜等人率领三万水军与诸葛亮回去支援刘备。”
“后刘孙军队在赤壁打败曹操,赤壁之战在我们后世可谓是家喻户晓。”
“之后,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管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并从这三郡征收赋税为刘备充当军资。”
孙中山诸葛亮确实是我国封建时代一位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一个封建制时代的政治家,生前死后竟然得到各族人民如此热忱的颂扬和怀念,在我国封建制时代实在是少有的。
他纵观诸葛亮一生的言行,功绩,处处体现着诸葛亮的优秀品德。
这些优秀品德,可以归结为修身养德、尽忠为国、虚心纳谏、廉洁奉公、严明法纪、一身正气的典范精神。
当然了,诸葛亮最让他看中的一点,就是诸葛亮为实现国家统一、国富民安的远大理想,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为国家为民族利益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这些精神实际上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它将永远昭示后来者,就比如深受影响的他自己。
三国混战,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实现天下大一统,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也一直激励着他。
为了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为了实现整个中华的统一,他也必将为了革命事业而努力奋斗。
“刘备和诸葛亮相遇的两种说法不管哪一个是真的,但两人谈论的隆中对却广为流传,现在已经成了我们后世学生的必背篇目。”
“刘备和诸葛亮在隆中相见后,刘备向诸葛亮询问计策。”
“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帝之命,皇上失去大权。”
“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伸张大义重振天下。”
“但自己的智慧谋略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
“不过我志向仍未熄灭,先生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面对刘备的提问,诸葛亮向刘备陈述了三分天下的计谋。”
“自董卓擅政以来,各地豪杰并起,占据多个州郡的数不胜数。”
“当初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
“然而,曹操最终能打败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
“不仅依靠的是天时,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
“只可以把孙权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
“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
“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
“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
“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
“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
“将军是汉室宗亲,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搜罗天下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
“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
“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
“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
“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精辟地分析出了三分天下的发展趋势,并具体提出了自己的战略主张。”
“兴复汉室、建立蜀汉政权,成为了后来蜀汉政权的立国之纲。”
刘备妙啊真是妙啊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了水,匡扶汉室有望啊
哪怕他刚刚听过诸葛先生的隆中对,可再一次听到三分天下的大计,依旧让他不甚欢喜。
他深知以自己的才智想要匡扶汉室,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必须拜访天下名士才行。
也正是抱着这个原因,他大老远跑来隆中三顾茅庐,请求诸葛先生出山。
刚才诸葛先生给他讲述的三分天下策略和主播所讲的一模一样,这让他对诸葛先生敬佩不已。
虽然以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演绎的情节来看,实际的发展情况和隆中对有明显的差别。
但这并不能说明隆中对的计策就是错的,只能说事情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他之所以看重诸葛先生,并不在于隆中对的谋划最后有没有实现。
而是通过隆中对,他切实感受到了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