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了提升影响力以便抗衡唐生智,亲自带着大部队去打孙传芳。
这一结果让各朝古人不禁幸灾乐祸,觉得孙传芳有此遭遇是罪有应得。
毕竟如今艰难的局面都是孙传芳自己一手造成的,可谓是报应不爽。
当时吴佩孚遭遇北伐军的攻击,陷入危急关头,不得不向孙传芳求援,可最终的结果却被孙传芳无情拒绝了。
各朝古人心中非常清楚孙传芳那时打的什么主意,无非就是想坐山观虎斗,等着吴佩孚和北伐军两败俱伤之后出来收拾残局。
对于孙传芳愚蠢的想法,大家只感觉可笑至极。
不管是吴佩孚的实力,还是孙传芳的实力,都不是蒋介石北伐军的对手。
在如此劣势的情况下,想要抗衡北伐军,唯有双方势力通力合作才行。
可愚蠢的孙传芳却看不清这一点,反而对于吴佩孚的落难见死不救,痴心妄想的想做鹬蚌相争得利的渔翁。
明明吴佩孚和孙传芳就是垂亡齿寒的关系,无奈的是孙传芳被蒙蔽了双眼,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现在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下一个要对付的就是孙传芳大军。
没有了吴佩孚的配合牵制,面对北伐军的攻击,孙传芳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
对于各朝古人而言,大家还是非常乐意看到孙传芳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价。
“北伐军杀出广东后横扫两湖,打得吴佩孚是精锐丧尽。”
“唐生智靠着第四军和第七军打头阵,趁势崛起,俨然一副要取代蒋介石的架势。”
“为了压制唐生智,蒋介石率第一军东征,决定拿孙传芳刷经验。”
“蒋介石连武昌的两万残兵都打不过,之所以认为孙传芳就是经验包。”
“是因为友军已经在江西打开了局面,第一军这时候过去正好可以捡便宜。”
“1926年8月,吴佩孚要求昔日小弟孙传芳出兵侧击北伐军。”
“但孙传芳认为吴佩孚日落西山早晚必倒,不如借北伐军之手消灭了最好。”
“自己到时候再杀过去,把两败俱伤的北伐军和吴军一锅端。”
“然而,正当孙传芳小算盘打得啪啪响的时候,他也被自己的小弟背刺了。”
“8月底,孙部师长赖世璜被国民政府策反。”
“9月,在赖世璜的接应下,北伐军轻取赣南重镇赣州。”
“几天后,北伐军的第二军和第六军趁势北上,陆续进战平乡、高安等地,杀到南昌附近。”
“9月19日,南昌城内的工人、学生及部分警备队响应,协助程潜的第六军袭占南昌。”
“孙传芳获悉情况大为吃惊,连忙从江苏、安徽、浙江调集十万大军,准备进行反攻。”
“反攻之前,由于武昌还未攻克,因此孙传芳制定了声东击西战略。”
“也就是将主力放在九江,意图反扑鄂东,解武昌之围。”
“其余部队派往南昌,牵制江西的北伐军。”
吴佩孚愚蠢至极,还想一锅端,就你也敢说大话,真是自不量力。
他陷入北伐军的围困后,本想着让孙传芳出兵侧击北伐军,以解他的燃眉之急。
毕竟一方面他是孙传芳的老大哥,让小弟孙传芳出兵相助合情合理。
另一方面他和孙传芳有共同的敌人,两人联手抗击北伐军再正常不过。
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可孙传芳偏偏不懂,还妄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一想到孙传芳愚蠢的想法,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要是那个时候孙传芳出兵配合他,直接南北夹击北伐军,形势说不定大为不同,也不会到如今落败这般悲惨境地。
正是出于对孙传芳见死不救的怨恨,在得知孙传芳被自己小弟背刺后,他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笑容。
虽然他也有同样被小弟背刺的遭遇,但依旧对孙传芳的遭遇感到解气。
“北伐军这边,第六军拿下南昌后,如果友军及时跟进,根本不惧孙传芳反扑。”
“但由于第三军军长朱培德与程潜有矛盾,他在听说南昌已下后,命令所部原地休整一天。”
“如此一来,北伐军也就未能及时巩固阵地。”
“9月22日,程潜赶到孤城难守,下令撤离南昌。”
“结果在撤退途中遭到孙传芳大军袭击,程潜无法收拢溃兵,只好剃须化妆,靠着当地老表领路才逃出包围圈。”
“事后白崇禧讥笑程潜是曹孟德潼关遇马超,丢了大脸。”
“第六军遭到重创,短时间内无法恢复战力。”
“于是蒋介石便把第七军由湖北调往江西,第七军的战斗力明显要比第六军高出一大截。”
“9月30日,第七军军长李宗仁率部,在武宁若溪与孙传芳大军谢红勋部相遇。”
“双方鏖战近一日,谢军全线崩溃,死伤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