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一场乌龙引发的政变(4 / 6)

,要求光绪交出一二品大员的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

“这时候光绪怂了,他又像甲午战争时那样,事前信心满满,稍遇挫折后很快就泄气,不知该如何是好。”

“作为一个改革者,光绪缺少改革家的坚韧气质,更缺少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武则天这就怪不得慈禧了,儿子能力不行,也就只能依靠慈禧住持大局了。

她最清楚不过,想要变法改革,必然会遇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阻扰。

这个时候就非常考验统治者的政治能力,该怎么通过打压拉拢大臣来推进变法,这需要极强的政治手段。

可显然,光绪并不具备这种执政能力,反而弄得一团糟。

这个时候为了大局的稳定,就必须让政治能力成熟老练的慈禧出来稳定局面了。

说来说去,也不能怪慈禧抓着权力不放,实在是光绪不争气啊

就正如她的几个儿子,哪怕扶持上了皇位,也没有能力解决朝政问题,她也是不得不出来住持局面。

她也想把权力交还给李唐王朝,可无奈几个儿子不争气,没有当皇上的能力。

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老百姓,她也就只能自己上了。

“见光绪没了雄心壮志,南海圣人康有为便粉末登场了。”

“戊戌变法之初,康有为鼓动维新派排斥李鸿章。”

“直立总督荣禄担心这样会增加变法阻力,便旁敲侧击的劝光绪谨慎行事。”

“康有为听说后跑去跟荣禄说,推行变法其实很简单,杀几个朝廷大员就搞成了。”

“原本支持变法的朝廷大员就不多,康有为如此嚣张的行事作风和言论,把本来还支持光绪的几个大臣也得罪了。”

“由此看来,康有为只是一个急于求成但是毫无政治智慧的政治投机者而已。”

“如此素质,光绪显然不可能重用康有为。”

“康有为当时的官职仅为总理衙门章京,仅仅只是一个六品小官而已。”

“而维新变法这么大的事,至少也应该是李鸿章这样的一品大员来主持。”

“康有为一个六品小官,怎么可能主持变法这种大事呢”

“主播这里额外插一句,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时,时常拿出自己与光绪的合影来证明光绪对他很看重。”

“但实际上这张照片是s的,光绪与康有为根本不熟,两人只是见过一次面而已。”

“由于康有为与光绪不熟,作为一个乡下士绅,他也就不能理解慈禧与光绪的感情了。”

“所以当作为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出于担心光绪瞎搞,把大清搞没了,数落了光绪一番后。”

“康有为顿时就认为慈禧要废了光绪,另立新君。”

“然而慈禧要叫停变法,根本就用不着废黜光绪。”

“并且不到万不得已,慈禧也不可能废除光绪。”

“因为从法理上来说,慈禧是作为皇帝的母亲才享有的权利,才有太后的权威。”

“如果慈禧一点准备不做,直接废的光绪,就等于是废掉了自己的权利基础。”

“什么叫垂帘听政皇帝坐在前面,太后坐在后面,太后借着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这叫垂帘听政。”

“没有皇帝了,慈禧还怎么垂帘听政”

“这个简单的道理,康有为貌似不懂。”

康有为原来一切都是我误会了,慈禧没有想要废黜皇上,悔之晚矣啊

慈禧和光绪关系不好,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慈禧一直把持着权力架空光绪,在他看来,慈禧分明就是把光绪当作傀儡罢了。

所以传出慈禧把光绪数落一顿后,他这才觉得慈禧想要废黜光绪。

他为了自己的前程,为了中华民族,积极推动光绪变法维新。

要是光绪被慈禧废黜了,那他的所有努力全部都会化为泡影,什么都完了。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他这才想着发动政变围园杀后。

可如今看来,一切都是他误会了,慈禧并没有打算废黜光绪。

想到这里,他不禁有些后悔,害了维新派人士,也害了光绪皇帝。

“1898年9月17日,光绪下了一道谕旨,大概意思就是让康有为去上海办报纸。”

“这其实是一道很普通的谕旨,光绪不想与慈禧翻脸,只好把康有为打发到外地。”

“但康有为接旨后,却认为是慈禧要动手了,光绪是在有意保护自己。”

“为了报答皇恩,康有为竟然发动维新派,联络了唐才常、袁世凯。”

“据说还有著名的江湖人士大刀王武五,制定了一个围园杀后的计划以解救光绪。”

“这个计划相当扯,且不说唐才常领导的会党才几百人,袁世凯也不可能冒着杀头的风险掺和这事。”

“就说康有为的想法也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