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旷古烁今的赋税改革(3 / 5)

可他们也不知道当今皇上会不会有所改变,此刻也只能羡慕清朝老百姓的赋税负担少一些。

对于当今皇上是一代明君的各朝老百姓来说,他们相信当今皇上肯定不会无动于衷的。

“人头税依旧存在,这就是压在老百姓身上永远的负担。”

“雍正在做皇子的时候,其实就已经看出了事情的端倪。”

“但是他当时没有权力,为了争夺皇位,他甚至都不敢随便提这件事。”

“因为改革这件事,那是要得罪很多人的,连康熙都不敢得罪的人,当时身为皇子的雍正选择明哲保身自然是最合适的。”

“康熙虽然是一代雄主,可是他也有自己的弱点,那就是对手下人太好了,这么一来这帮手下人在地方上便成了作威作福的贪官。”

“他们的关系网络千丝万缕,这就造成了他们跟各地的地方官员之间,有着扯不清楚的关系。”

“而地方官员们手里,直接掌握着人头税的征收标准。”

“雍正皇帝上台以后,可不管那些人情世故。”

“丁银制度必须要废除,摊丁入亩的改革必须要实行到全国,这是谁都无法阻挡的。”

“所谓的摊丁入亩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把人头税平摊到田地中。”

“从此朝廷征税只看田地数量的多少,本质就是变相地废除了人头税。”

“在封建时代,农民是缴税的主力军。”

“从汉朝开始,朝廷对农民的征税就主要分为两个大类,分别是地税和人头税。”

“所谓的地税很容易理解,它根据一户家庭的土地收成来征收。”

“考虑到土地收成是农民财富的唯一来源,因此地税类似于后世的所得税。”

“而所谓的人头税是按照一户家庭中成年男子的数量来征收,与家庭的收入完全无关。”

“比如汉代的人头税是每人每年缴纳一百二十钱,穷人和富人一视同仁,总数多少只看家中男丁数量。”

“摊丁入亩的好处显而易见,过去是按照人头和田产分别收税,现在是统一按照田产来收税了。”

“这家人拥有多少田产,就配多少人头税,人口再多,也只有相应田产的人口需要交税。”

“而没有田产或者田产很少的家庭,基本上就不需要交税了,这对全国百姓来说,那是破天荒的大喜事。”

“这就好比按照房产多少来收税,你的头上有多少套房产,那就征收多少套的税。”

“没有房产或者只有一套的,那就不用交税一样。”

刘彻这么一看的话,摊丁入亩的政策的确极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把老百姓的人头税平摊到土地税中,土地越多的人交的税也就越多。

他不得不佩服想出这个政策的雍正,更为钦佩的雍正执行此政策的决心。

摊丁入亩的政策看起来简单,只是取消了人头税,但想要实际执行可谓是难上加难。

原因也很简单,全天下土地最多的人就是地主豪强。

要是他在大汉推行摊丁入亩政策的话,的确可以获得老百姓的欢迎,但必然会招致全天下地主豪强的反击。

要是一个两个豪强地主,那他还不担心,很容易就能解决。

但要是对抗整个地主豪强集团,哪怕是他,也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从国家的角度,从老百姓的角度,推行摊丁入亩政策自然是好处多多,连他都心动不已。

但现在大汉面临外部敌人,首要的任务就是消灭匈奴。

只有先把匈奴消灭,拥有滔天威势的他才能腾出手来推动摊丁入亩在全国施行。

“雍正改动税制的初心是为了降低老百姓的负担,同时给国家带来更多的收入。”

“雍正之所以选择推行摊丁入亩的政策,是因为人头税非常不公平,甚至还破坏了国家发展。”

“国家税收的本质是财富的转移,它应该和收入、家产挂钩,财富多的人理应承担更多的税收,这样社会才能稳定运转。”

“而人头税明显违背了这个宗旨,因此逐渐成了社会的痼疾。”

“古代王朝的覆灭大多是因为财富分配不均、土地兼并严重。”

“之所以这些问题很难彻底解决,人头税绝对是核心原因。”

“按理说,土地是农民的根基,只要有一分可能,他们都不会卖地。”

“但是农民是看天吃饭的,遇到大灾之年,很容易出现颗粒无收的情况。”

“在收入近乎断绝的情况下,赋税就是压垮他们的关键。”

“地税是和收入挂钩的,所以遇到灾年,它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人头税每年都必须交,而且是朝廷强制征收的。”

“很多农民交不起人头税,只能卖掉赖以生存的土地,最后导致彻底破产,甚至冻饿而死。”

“早年间,雍正曾经被康熙委派到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