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绩效考核(5 / 6)

军事改革只是其次,张居正改革最重要的就是经济改革。”

“张居正之所以改革,主要也是为了解决财政问题,所以经济改革是重中之重。”

“张居正在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有三点,分别是清查土地,兴修水利,一条鞭法。”

“首先就是清查土地,嘉靖时期,边疆军费消耗巨大,地主阶级又奢侈浪费,造成明朝多年来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的局面。”

“张居正在整顿财政方面,大力贯彻量入为出、节省开支的原则,对缓解财政危机有一定作用。”

“但是节流只是一种补救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国家的财政危机,还要开源。”

“万历五年,张居正在政治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的情况下,将改革的重点转移到经济领域。”

“万历六年,张居正命令由户部尚书张学颜亲自主持重新丈量全国田亩,清丈各府州县所有的庄田、民田、职田、屯田、荡地、牧地等一切生产用地。”

“并按照实际田亩分上、中、下三等纳税,对于欺骗隐瞒的官员从严惩办。”

“农民既为逃避赋税而投献,就由受献者承担赋税,清丈查出隐占的土地一律补交税款。”

“在万历六年,下令在全国进行土地的重新丈量,清查漏税的田产。”

“到万历八年,统计全国查实征粮土地达七百万顷,比弘治时期增加了近三百万顷,致使朝廷的赋税大大增加。”

“万历九年,张居正又规定只要是功臣之家,除去赏赐公田以外的田土尽数报官,与庶民一样纳粮。”

各朝古人闻言,无不暗自震惊,啧啧称奇。

清丈土地的政策实施下去,居然清查出了三百万顷的增加土地。

如此庞大的数字,令各朝的统治者心思活跃起来。

他们的朝代有地主阶级隐瞒土地,这个他们是知道的。

他们之所以没有理会这事,是有自己的考虑。

一来想着隐瞒的土地也不多,增加不了多少赋税。

二来则是清查隐瞒的土地,必然会引得地主阶级反对。

所以这事也就没当回事,不了了之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可如今听到张居正清丈土地查出来三百万顷的隐瞒土地,这就让他们不淡定了,一个个若有所思。

如今看来,他们小看了地主阶级隐瞒的土地,很有可能也有几百万顷。

要是数量如此庞大的话,那他们就不能坐视不管了。

这一刻,已经有不少各朝的皇帝在思考着清丈土地的政策,想着在自己朝代也实施一下。

各朝的老百姓大骂这些黑心的地主阶级,隐瞒这么多土地。

他们非常清楚,地主阶级隐瞒土地,最终朝廷就会加重老百姓的赋税负担。

他们希望当今皇上也可以下令在全国清查土地,这样一来,也可以减轻他们老百姓的赋税重担。

“张居正在调整经济政策的同时,还把兴修水利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

“明朝的财赋供应地主要在江南,南粮北运,以漕运最方便。”

“万历初年,由于黄河溃决,运道堵塞,给漕运带来了很大困难。”

“虽然曾经恢复过海运,但以失败告终,使得运河又成为必治之道。”

“隆庆年间漕运受阻,海运又不安全,首辅高拱主张开凿河道代替漕运。”

“张居正委派工科给事中胡玉吾去山东实地勘察,发现水源不足而作罢。”

“由于黄河水长期泛滥,水势分流,黄河故道泥沙沉积,尤其是入海口,水流不畅。”

“因此,黄河入海问题,成为最关切的问题。”

“张居正转而采用筑堤束水,以水冲沙的合流法以疏通河道,他委任治河专家潘季驯治理黄河。”

“张居正支持潘季驯摒弃传统的分流旧方案,采取漕运与民生兼顾的治水方针。”

“运用以水攻沙的办法,疏浚黄河。”

“三年筑堤三百多里,塞决口一百三十多处。”

“用一年半时间,修筑黄河到淮河的堤坝,有效地抑制了黄河泛滥,利用奔腾的河水,全力冲沙入海,使漕运畅通,同时还使多年的弃地复变为良田。”

“潘季训的治河办法,对其后数百年都具有深刻影响。”

万历年间,黄河周边的老百姓对张居正无不感恩戴德。

他们老百姓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是张首辅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才让以往的黄河泛滥成为过去。

要知道,之前黄河泛滥的时候,他们深受其害。

不仅农田被淹没,就连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但好在张首辅修筑提坝,疏通黄河,让黄河不再泛滥,他们再也不用担惊受怕。

除此之外,由于黄河得到治理,之前大面积荒弃的土地也变成了良田。

朝廷把这些良田分配给周边的老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