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神龙政变(2 / 3)

“李谌诸位将帅宰相为了国家不顾身家性命,殿下为什么非要让他们面临失败的酷刑呢请殿下亲自去制止他们好了。”

“李显这才同意出来,王同皎将李显抱到马上,并陪同太子来到玄武门,斩断门栓进入宫中。”

各朝古人无不摇头叹息,这个李显太过懦弱胆小,都已经到这个份上了,居然还想着逃避。

之前李显说要把大唐江山送给岳父,如今箭在弦上却又胆小软弱,这个李显一点皇帝的样子都没有。

也难怪皇位最后落到李隆基手里,如今看来一点都不意外。

李显哎,这都什么事啊,朕当时皇太子当得好好的,等母后病逝就成功登基,根本就不想发动政变,可没办法,那么多人把朕驾到台前,朕无奈也只有赶鸭子上架了。

他之所以不想政变,除了母后已经熬不了多久,皇位马上就要落到他手上,完全没必要政变。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从小就对这个强势的母亲感到惧怕,根本就不敢和母亲作对。

要不是他被逼无奈,那么多人架着他,他是一点也不愿意发动政变的。

“此时武则天在迎仙宫,张柬之等人在集仙殿的走廊下将张易之和张昌宗斩首,然后来到武则天居住的集仙殿,在她周围环绕侍卫。”

“武则天吃惊地坐起来,连忙询问是谁在做乱。”

“张柬之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阴谋造反,臣等已奉太子的命令将他们杀掉了,因为担心可能会走漏消息,所以没有向您禀告。在皇宫禁地举兵诛杀逆贼,惊动天子,臣等罪该万死”

“武则天看见李显也在人群之中,便对他说这件事是你让干的吗这两个小子已经被诛杀了,你可以回到东宫里去了。”

“桓彦范太子哪还能回到东宫里去呢当初天皇把心爱的太子托付给陛下,现在他年纪已大,却一直在东宫当太子,天意民心,早已思念李家。群臣不敢忘怀太宗、天皇的恩德,所以尊奉太子诛灭犯上作乱的逆臣。希望陛下将帝位传给太子,以顺从上天与下民的心愿”

“武则天看着李义府的儿子李湛说你也是杀死张易之的将军吗我平时对你们父子不薄,想不到竟然有今天的变故”

“武则天又对崔玄炜说别的人都是经他人推荐之后提拔的,只有你是朕亲手提拔的,你怎么也在这里呢”

“崔玄炜ei我这样做正是为了报答陛下对我的大恩大德。”

“接下来张柬之他们逮捕了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等人,将他们全部处斩,并在神都天津桥的南边将上述人犯与张易之、张昌宗二人一道枭首示众。”

“正月二十三日,武则天颁下制书,决定由太子李显代行处理国政,大赦天下。”

“武则天淡定的下了诏,赦免了王皇后、萧淑妃、褚遂良等曾经敌对过的一干人。”

“正月二十四日,武则天将帝位传给太子,李显正式复位,复国号为唐,武周时代终结。”

各朝古人听完之后,一阵唏嘘不已,一代传奇女皇就这样落幕了,而且是被自己的儿子逼退位的。

大家一时之间有些感慨良多,当初武则天从自己儿子手里抢走了皇位,而在晚年却被儿子逼着退位,真是世事无常啊

别说是其他人感叹,就是武则天本人也同样神情复杂,沉默不已。

她知道最终还政于唐,可没想到是以这种政变的方式。

尤其是得知有那么多平时信任的大臣,最后却背叛她,她一时也不知道是什么心情。

应该愤怒吗可她好像并没有,反而一脸平静,无喜无悲。

他只是有些感慨,天下在她的统治下,不管是大臣,还是老百姓,最后心里想的还是李唐。

可能这就是她的无奈之处吧,她一代女皇可以改朝换代,但改变不了天下百姓的人心。

她想要把武周一直延续下去,可最后却无奈的发现,只能还政于唐。

既然天下大势不可改变,最终还是要回归李唐江山,或许她可以早做打算,让政权平稳的交到李唐手中。

“神龙政变标志着武则天政治生涯的结束,一切立法制度重新回到唐高宗时期。”

“武周政权的更替让李唐王朝提前复辟,政权重新回归李唐王室,也回到男人统治的时代。”

“神龙元年十一月,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岁。”

“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和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留下一座无字碑。”

武则天八十二岁病逝,属于武则天的传奇也随之落幕。

各朝古人无不感慨万千,一代女皇就这样黯然离场,大家心里也空落落的。

刘彻一座无字碑,是非功过留给后世人评说。

他也能理解武则天留下无字碑的心酸无奈,她一个女人当皇帝,本就充满了争议,大家对此褒贬不一。

不管碑文是什么,是夸赞还是贬低,好像都不合适,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