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纳对满城的前途充满担忧,
敢情如今的年轻一代是啥也不会,啥也不懂。
这些旗丁人人识字,能写毛笔字。
掌握韵律平仄的至少能找出500人,可能百步穿杨的怕是找不出3个。
他拿起一张牛角弓,比划着:
“待汉兵冲到城下30丈内,你们就躲在城墙后面抛射。不用管箭矢会落到哪儿,弓弦也不需全拉开,拉个五六成就够了。”
……
继续耐心传授经验:
“贼兵在3里外,就拿炮轰,装实心弹。”
“贼兵要是进入2里,就换霰弹轰。”
“贼兵要是进入1里,就拿枪打。”
“贼兵要是进入30丈,就胡乱放箭。”
“如果,贼兵的云梯架上城墙了,你们千万别想着去推倒云梯。那玩意前端有倒勾,推不开。大家伙就往下扔石灰瓶,倒滚烫的金~”
说到这里,
苏纳突然一愣,
他觉得这帮年轻人肯定搞不定倒金汁这种既有味,还危险的活儿。
嘱咐道:
“去东边抓500个年轻汉民来,要有家眷的。明天倒金汁、扔滚石这种活儿你们就拿刀监督他们干,不干就杀他全家。”
“嗻。”
……
苏纳讲了1个时辰,喝了3碗凉茶。
最后,
他不愿下城墙,就在城门楼子里眯着了。
清晨,
他突然惊醒,额头大汗。
正想起身,听到外面大呼:
“吴军攻城了!吴军攻城了!”
示警的号炮声,沿着城墙陆续响起。
日出之际,
吴军吃完了一顿异常丰盛的早餐,除留下极少数看守辎重兵力,其余倾巢而出。
……
前英德县衙役林川,心中激荡。
指挥着民夫搬运各种攻城器械。
不远处,
是正在缓缓移动的火炮群,各类口径火炮接近200门。
其中有5门24磅炮,还有30门12磅炮。
主流是6磅炮。
苗有林紧跟李郁,低声汇报:
“陛下,24磅炮走官道一天只能移动10里。遇上山道,或者雨天泥泞,可能两三里都困难。”
李郁点点头,
这些经验会对以后军团的火炮配置提供足够的经验支撑。
……
以目前的陆上道路情况,
6磅炮应是主流。
口径再大,就会大大拖累军团的行军速度。
吴军后勤十分倚重航运。
在水网密集地带是优势,一旦进入山区就成了劣势。
苗有林又低声询问:
“陛下,昨日那种火箭~”
“寡人得告诉你,此次携带火箭弹数量不多,目前剩余多少?”
一旁的秘书处侍卫连忙小声回应:
“35支。”
苗有林有些失望,
他原本以为,攻城形态可以就此改变的。
重炮轰塌、掘进爆破、蚁附攻城等办法都过时了。
发射几千上万支火箭弹从天而降,把城池打成一片火海。
……
李郁没有回头,也猜到了他的心思。
干脆断了他的念想,
说道:
“此物制造困难,成本颇高,所以无法量产!只能在关键战场,偶尔为之。”
“臣,明白了。”
实际上,李郁撒谎了。
火箭弹的铁壳子有点麻烦,需要小锤子精敲。
产量不高,但是没这么严重。
此次试射验证了威力。
在以后很长时间内,吴军都不会再让这种武器出现在战场上。
目的是——保密!
火箭弹的技术含量很低,铁壳弹体加上3片尾翼,长长的导流杆。完全就是一个军事理念的突破。
只要在战场频繁应用,敌人就一定会仿制。
……
所以,
最好的保密措施就是,不用。
暂时不让世人意识到有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已经面世。
昨日,
选择在傍晚试射,包括阵地周围百丈驱除无关人等,都是为了保密。
打清军,没必要搞武器代差碾压。
田忌赛马的思想,再次熠熠生辉。
……
不怕友邦惊诧,但怕友邦觊觎。
将来帝国崛起进军南洋时,少不了一场恶战。
到时候,
吴国海军战舰的劣势追不平,就用舰载武器来追平。
在关键的时间,赢下一场关键的海战足以维持南洋地区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