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郁所描绘的未来愿景好似一颗重磅炸弹,
参会的文武官员们议论纷纷,许久不得平静。
“诸位爱卿,有什么担忧尽管说出来?”
胡雪余问道:
“陛下此举定然造福百姓,功在千秋。然规模之大,世间罕见,臣就怕花钱太多,拖累了前方军事,毕竟我军现在的目标是扩大地盘。”
范京立即表示赞同。
农业署、水利署2位署长左右纠结,
如此大规模投入,利好相关机构,作为署长当然想拍手叫好。
可范、黄2人身份略有尴尬,不敢多说,干脆默不作声。
……
只有煤炭署署长王六眼里放光,整个人都在放光。
他从来没想过,
君王会在民生方面如此下血本~
历史上的庞大工程很多,绝大多数只围绕两点:
军事、宫殿。
能够兼顾军事和民生的都寥寥无几,例如都江堰。
而如今,
陛下想将江南打造成“暴雨不涝、干旱不旱,全域井字河网”的农业天堂,自己应该奋不顾身的响应。
他刚抬头,
恰好望见了李郁远远投来意味深长的眼神。
王六热血沸腾,噌的站起身:
“臣,愿为王驱。”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他,眼神复杂。
……
李郁坐回高背椅,
笑着说道:
“诸位爱卿也不必过于担心,如此宏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过,3年也好,5年也好,20年也好,总有完工的那一天。”
“寡人先拨50万两,在苏松两府开挖一级河道。分3个方向,最终汇入长江、东海、还有太湖。朝廷只承担一级河道,待河网连通后,各村寨若想用水,就自己组织人接着挖二级河道。谁挖,谁受益,县衙可出面组织统筹。不过二级河道的走向、宽度、深度皆由官府指定,民间不可擅自改动。”
众人如释重负。
如此,起码能省掉一半的工钱,而且分摊到每年,压力骤减。
在座的重臣多是江浙人士,了解本地风土人情。
假若一级河道联网,天生勤劳的江浙百姓一定会挖出二级河道将河水引到村口。
再然后,就是三级河网(毛细血管)。
由农夫自行挖掘或者邻居协助,将水引至田埂。
……
胡雪余赞不绝口。
他可以笃定,江浙百姓一定会按照陛下的思路去做。
不需要忽悠,不需要训令,而是真正的自愿!
勤劳是刻在骨子里的。
正所谓:
“青山不老我不闲,得闲已与山共眠。”
一项好的正策,应该兼顾“投入—产出、可行性、互惠性、前瞻性”,否则就是空中楼阁。
恢宏巨景毫无意义,只能落于纸面,终被灰尘覆盖。
很明显,
结合江浙地理条件、百姓秉性,此工程必成。
……
李郁很清楚,
庞大帝国需要一个无短板的核心区——江南。
农业要节节增产,工业要覆盖全行业,民心要绝对忠诚。
这样,自己才能腾出手开疆拓土,大杀四方。
即使有受挫失利,也可以迅速的卷土重来,让清全世界都了解一下3亿人口工业国的动员实力。
影响农业的要素有很多,唯独水利是农夫个人无法干预的,必须由朝廷层面统筹干预。
水利稳,农业就稳。
农业稳,工业就稳。
工农都稳,军队就稳,帝国就稳。
……
“黄文运。”
“臣在。”
“你尽快勘查,拿出可行的一级河道路线。”
“是。臣请示陛下,若路线上有农田有房屋有坟地,甚至有官署该怎么办?”
“照价赔偿!挡路的全部拆掉!”
“遵旨。”
……
“范众默。”
“臣在。”
“你回去带人好好盘算一下,如何借这次工程尽可能多的把下田变成上田,把旱地变成水浇地。二级河道网的规划就交给你了。”
“遵旨。”
……
“王六。”
“臣在。”
“你把劳工署也管起来。煤炭署的工作目前成熟平稳,无需太多上心。你暂时别回铜陵了,和黄署长协作把这边的挖河工地管起来。”
王六稍一愣,问道:
“陛下,萍乡煤矿正在筹建~”
李郁略一思索:
“你派几個得力助手过去,待萍乡肃清白莲残匪后立即开工。让交通署配合优先修筑一条从矿区到袁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