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世子降生,义子赌命
作为吴王的准岳父,杭州商会会长赵立夏自然是不会落后。
他在杭州城外搞了一个300名女工的制衣厂,同时又获得了杭州第一家3档酒水经销商的资质,在闹市区门面装修的十分阔气。
高端消费的逻辑,是自上而下
郁酒的市场很快就打开了。
普通款的2两一瓶,白瓷瓶包装。
最贵的一款售价88两
盒子是紫檀木的,黄铜配饰,花纹低调。
打开后是一层明黄色绸缎的衬垫,衬垫右下角有一行数字,防伪
酒水装在一支天青色瓷瓶里,仿的宋徽宗审美,但成色远远达不到,形似而已。
工艺流程也十分考究,
统一选用绍兴糯米、优质麦曲、太湖水。
主人矜持的打开盒子,刺眼的明黄绸缎让所有客人瞳孔地震。这也是咱普通人能接触的颜色
在现实的刺激下,在赵立夏的现身说法之下,整个江南的大小商人群体脑海中都强化了一个印象
吴王,真的讲契约
今年大丰收,加上没有中间商吃差价,才顺利征上来了300万石粮。
嗅觉敏锐的商人在机会面前是敢于赌一把的。
信中表达了他的一种忧虑
“如此一来商业繁荣、百姓增收,可却埋下了一层隐忧。江南粮食的种植比例一定会再次降低。须知从前明开始,江南耕地的粮食种植面积就一直在下降,以松江府为例,雍正年间就已不足五成。王爷需考虑未来棉花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治下粮食减产粮价飙升的风险”
李郁官府层面组织疏浚河道,挖灌溉渠,盖仓库,就近招募劳动力,一天50文,日结民间层面,鼓励这帮商人把银子拿出来开工厂,吸纳劳动力
得给他们找点事情干
在这一点上,乾隆和李郁再次撞车了。
经济大臣范京的岳父,范氏族长则是通过女婿秘密的给李郁递上了一份书信。
官府会给你套上一个“聚众意图谋反”的罪名,抄家灭族,杀鸡儆猴。
这福气,能小的了
松江府朱家角镇的第一家占地超过3000亩的大型棉纺工厂开业时,
江南的耕地虽多,可毕竟人口太多。
居然鼓励商人扩大规模,允许把零星作坊合并在一处,成百上千的雇工聚集,丝毫不忌惮。
试想一下,富商宴请,高朋满座。
原则上零售价不低于88两,实际上价格由经销商自己决定,凭本事往高里要,往离谱里开
很快,松江、苏州、湖州、杭州、嘉兴都陆续有棉纺工厂开业。
只不过,你买不到
合法体验一回皇家的待遇,88两贵吗
当然不贵。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
其余的,经销商全部落袋为安。
何止不虚,是很快就会看到的现实。
李郁在湖口彭泽前线看到这封书信的时候,就意识到了所言不虚。
前方聚焦战争,后方发展商业。
吴王就很另类,
该他拿的,一两不会少拿。不该他拿的,他是真的一点都不贪。
将江南的耕地总量和人口总量做个除法,一个人不分男女老幼勉强只能摊上一亩半的地。
吴王只赚成本价50两
地方官府只按照商业税收取税银
乾隆多派发些徭役,闲着也是闲着,给朕的各项工程免费出点力吧。
历朝历代,朝廷对于资本雄厚的商人都是警惕加限制。像现在拥有数千雇工的工厂,想都不要想。
其中最令人啧啧称道的是麦曲的发酵过程
必须是由一群祖籍江南,家世清白,能够熟练背诵女则的16岁以下未出阁清秀小姑娘赤脚踩着。
“织造尚松江”。
灌装的时候还需一位高僧在侧手持木鱼,大声诵经。
这是一种强烈的信号,足够了
限量供应,每府每年只供应100瓶。
带来了两点影响,一,闲置的劳动力有去处了二,又增加了一笔固定税银来源
李郁曾经估算过,
整個江南的青壮年劳动力不分男女是严重过剩的。
对于当地而言,
一切都在按照李郁的想法,顺利的推行中。
商业大臣胡雪余乘坐一辆颇为豪华的4轮马车,在卫队的簇拥下亲自到场,喝了一杯水酒,程序化的表达了祝福并且留下一幅吴王署名的字“衣被天下”后就离开了。
干掉了中间商,把他们原先份额的一小部分分给了百姓,大部分吃进了自己的肚子,才换来今年的大好局面。
而棉纺工厂的上马,一定会导致棉花原料的价格上升。必定会有更多的百姓改种棉花,因为赚的比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