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朕拿着千里镜,打着灯笼都找不到敌人
京旗看的最为带劲,四九城的人最爱看秘辛野史
一本接着一本,原来咱老祖宗还有这么多秘密,真带劲。
看完了,就得找个地儿,青楼。
老鸨最近特别开心。
八旗太君来了,真的是因祸得福。
天天爆满,还不差钱。搞不好,真能做成“百年老字号”。
旗人大爷们不但慷慨,说话也好听。
一个个都拍着月匈膛保证
“这眠月楼,永远可以开下去。官府也好,同行也罢,谁都不敢来这满城找事。”
不过被强制迁到城外的百姓,可就没这么幸福了。
他们当中开始流传一本睿亲王江南剿匪记,署名笑笑生。
从一个普通清兵的角度描述当时发生在江南的暴行,激发读者的愤怒。
李郁坚信,“一支鹅毛笔,能抵3000燧发枪”。
尤其大清的百姓,有一种很神奇的特质。
你怎么压,他怎么顺,跪着赔笑脸,绝不反抗。
压到山穷水尽,墙倒屋塌,终于触底反弹。
爆发,狂暴,嗜血,毁天灭地。
接着,又恢复到那个得过且过的状态,如此反复,乐此不疲。
啪,几千年就这么过去了。
宣传册子效果显著,
李郁很满意的召来了贾笑真
“书编的不错,我要奖励你。说吧,想要什么”
“谢谢主公。”
贾笑真笑容如春天般灿烂,然而提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要求
“我能不能经常去娱乐区采风那里有灵感的源泉。”
娱乐区,乃是李家军的后花园,里面已经聚集了60多位犯官女眷。
“准了。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你要多上心。”
“主公放心。”
李郁瞧着这个法律意识,道德意识,都异常淡薄的家伙。
又加了一把火
“咱这是法外之地,你就是法外狂徒。什么大清律,官府士绅,都管不了你写书。你可以放飞自我,再大胆点,再勇敢点。”
“在下想写一本关于本朝孝庄太后,和洪承畴的狱中故事。”
“好好写,说不定以后笑笑生这个笔名能青史留名。”
贾笑真难得的腼腆了一下,挠着头说道
“我最近经常头皮痒,冬天洗头水又凉,能不能找个剃头匠,我想剃个光头”
李郁认真的打量了他一会,欣慰的笑道
“你很有前途。”
于是,西山岛多了一个眉清目秀的“和尚”。
每天背着书箱,穿梭在西山岛各处。
以大文人自居,几乎把娱乐区的犯官女眷都研究遍了。
创作的灵感,如同黄河决堤,一本接着一本。
印刷出来后通过黑市渠道,悄悄抵达各路黑心贩子手里,疯狂的抹黑大清朝,
从皇太极,孝庄,到乾隆,福康安,还有全体旗人。
贾笑真每天一本,高产似母猪。
黑市书商笑的合不拢嘴,许多人都私下打听,“笑笑生”是什么人。
他们愿意以最优厚的薪酬,最好的待遇养着,
只要他天天写书,保持这个高产速度就行。
就连一些正规书店,也开始偷偷售卖笑笑生系列丛书。
不敢公开放在柜台上,
懂行的客人,会主动凑近掌柜的,眉毛一挑
“那个,有吗”
掌柜的点点头,然后带着人拐到小黑屋里,举着油灯让人挑选几本。
出门的时候,还附送一本“论语”。放在最上面,维护读书人最后的斯文。
再后来,缺德的书商们干脆做出了双层封面。
封皮是孟子,
打开是多尔衮后裔一个八旗孤女的情史。
精美套图版本只是极少数,成本太高,售价太贵。
西山岛主推的是廉价版的册子,全书就一两张黑白简笔画。
反正这会的人没什么文娱生活,看书很认真,逐字逐句的。
即使是一张图,也能脑补出几千字的刺激剧情。
苏州府的识字率,相比其他区域的百姓高多了。
这些人读了以后,又会忍不住偷偷讲给不识字的人听。
然后不识字的人,如获至宝,再添油加醋的讲给更多的人听。
再后来,
刘千尴尬的来禀报
“我们的书,滞销了。”
“盗版横行,印刷低劣,但是价格便宜。我们的书一出,不出2天,市面上就全是盗版了。”
李郁“”
贾笑真“”
琢磨了一会后,李郁想通了关键,豁达的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