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努尔哈赤的苦恼(1 / 2)

冯梦龙的好文章借助《苏州旬报》作为天下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传播,使得这消息彻底传遍了江南舆论中心。

两个壮汉之间的浓情蜜意让许多江南男性百姓看的身体发寒,倒是不少江南的女性读者对这篇文章颇为喜欢。包括还有一些口味独特的男读者,也看得眼睛发亮,甚至找人去收集辽东的相关传单,回家慢慢阅读。

总之这次宣传是彻底火了,身处江南的百姓,至少有七成相信李成梁和努尔哈赤之间真的有忘年的不伦关系。

然后消息就开始向四周传播。

这种小道消息传播成本极低,传播速度极快。

消息先从辽东到山东,从山东到直隶,接着沿着大运河到江南,然后往四周扩散。

就比如在朝鲜,虽因为李家在辽东,边境大肆收缴相关传单,平壤方面还没收到这个传言,倒是从去往江南做生意的商人处传回小道消息,朝鲜文人在笔记中写道:“上国消息,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在辽东做大,全因李成梁与他有私情,据悉,此事发生于万历十二年三月,其时暮春……”

朝鲜书生最喜欢摘录一些中国传过去的小消息,而且往往煞有介事地将这些消息说是自己亲眼所见,毫不脸红。

比如什么永乐年间因为后宫斗争害死永乐的爱妃,永乐帝大怒,杀死了朝鲜女官贾吕氏和她的宫女两千八百余人。这故事纯属瞎扯,明朝后宫哪怕是皇后宫中也仅有十余人服侍,一个朝鲜的贡女怎么可能有两千多个宫女伺候?而这还是朝鲜官方史书《李朝实录》的记载。甚至《李朝实录》还写行刑时永乐皇帝“皆亲临剐之”——两千八百多个人行刑,永乐一天剐十个都得剐上大半年,贵为一国之君,天天凌迟人玩,这得是有多闲?

现在李成梁的这个故事又有细节,又有人物,甚至离朝鲜还挺近,朝鲜的文人就更得将之当做正史来书写了,估计上《李朝实录》也就是时间问题,李成梁的名声算是国际性的被毁。

被泼了这么多污水,李成梁也不是没有反击,他的反击方式是尽力的正本清源。

李成梁在辽东的势力不是作假,他真找到了给王文龙抓到皮岛上写传单的辽东文人,并且恩威并施的让之出面,在报纸上揭发了王文龙的阴谋。

但这时的舆论影响力早已经扩散出辽东的范围,李成梁的那点补救对于大局来说,真是不温不火。

挑起了舆论之后,王文龙在山东也立刻做出下一步布置。

王文龙自己奔赴京城,一路在各家书院会讲,讲座内容就是自己在辽东的耳目见闻,以及他去年出名的军事经济学,呼吁书生们阻止六堡撤防。

王文龙又托毛文龙、民党等在工商业群体之中传播舆论,陈述李成梁主持的辽东撤防会导致国土沦丧的结果,请求各界人士出来发声。

另外就是御史宋一韩在京城伺机而动,跟三党以及东林势力取得联系,鼓动他们都起来反对撤防辽东。

三方面互相配合,再加上京城的文官本来就对李成梁颇为不满,东林党又早想把手伸入辽东局势,正好借此煽风点火,事情终于彻底闹大。

辽东的高层面对各方面的讨伐自然不可能闲着,他们一方面紧急的联络万历皇帝,另一方面也试图在关内买通文人帮自己辩解。

蹇达、赵楫的门生故旧实力并不弱,特别是在蓟辽、北直隶一带,兵部、礼部之中的一些官员也和两人有旧,这些人都试图出来缓和。

然而这些人基本属于朝中干实事的一派,在党争之中没有位置,也没有自己的舆论机器。

这些年间东林和三党文官都想借助打压他们从万历手中抢来权力,他们不说话还好,一开口,舆论的攻击更凶。一个“李成梁私通京官”的名头直接就安了上去。

这名头可不是骂骂那么简单,李成梁作为掌握兵权的封疆大吏,阴结京城党羽,再往深一步都可以被告谋反了。

和赵楫交好的老臣赵焕评价说:“此非论事也,实欲处三人于死地。”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朝堂之中哪还有人敢为李成梁说话,就如李成梁所害怕的一样,所有人都开始与李成梁切割。哪怕辽东的文武官员,不敢得罪李成梁,但也都不敢再对撤防六堡表示支持。

整个大明的舆论都炸了,围绕着李成梁勾结努尔哈赤展开的讨论,甚至盖过了东林党对阁臣李廷机的攻击,东林党都不得不为之转变舆论方向。

赫图阿拉,建州女真中最早知道这消息的是负责与汉人处理文书事物的额尔德尼,此君通晓汉、满、蒙语,还是满文文字的创造者,今年年仅十五岁。

额尔德尼看到第一份传单就吓得连忙去找努尔哈赤汇报,努尔哈赤得知消息,同样是惊出一身冷汗。

为什么额尔德尼十多岁就能掌管女真和汉人之间的文书?因为之前做这事的是建州女真的大文人噶盖。

噶盖、额尔德尼两人当年一起创造了满文文字,然而五年之前噶盖就因为密谋刺杀努尔哈赤一事获罪而死。

没错,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