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没有刘显和俞大猷在那里,单独让张臬统军剿倭,杨博是绝对不会放心的。
别看官军攻势凌厉,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平叛战事,可事实上在刘显从南京调往广东、俞大猷自广西调入江西前,这个张臬就统帅两广大军进行过平叛,但是战绩并不理想。
剿灭张琏反贼,与其说是张臬的统帅之功,倒不如说有点坐享其成,兵部调兵遣将,一股脑把江南能打的将官都给派过去了,要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不能打赢,那江南直接改朝换代算了。
不过这话也只能在心里想想就是了,对外还是得说大明朝兵多将广,平定区区一地叛乱当然是手到擒来的事儿。
就在徐阶心头欣喜之时,耳中却听到袁炜的声音。
“就怕”
袁炜也只是说出这两个字后就没有多言。
“懋中有何顾虑,大可说来。”
徐阶抚须含笑问道。
袁炜犹豫良久才说道“刘显和俞大猷都是战功彪炳之人,张大人能否压制得住二人。”
“呵呵”
几乎在同时,徐阶和杨博都是轻笑出声。
“懋中不知情有可原,要说刘显其人,当初发迹就是在张臬手下,那是他还是四川巡抚,而刘显不过一流民尔。”
徐阶笑呵呵给袁炜介绍道,徐阶久在中枢,自然对朝中大臣的经历更加熟悉。
“不过说来,也是兵部失职,才有刘显出头。”
杨博苦笑道。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倒是很快让袁炜知道了刘显的来历。
刘显是江西南昌人,在老家活不下去了才跑到四川混饭吃,之后遇到贵人,更是帮助他冒充四川籍参加武举考中武进士得以从军。
之后四川苗乱成为刘显发迹的,四川巡抚督军平乱,在战争中英勇搏杀,悍不畏死一路升迁。
知道刘显和张臬的渊源,袁炜自然也不再担心二人之间的合作了。
“至于这俞大猷,在战场上有擅自做主的时候,不过却没有违抗过军令,就更不用担心他会不听号令了。”
最后,徐阶又评价俞大猷,认为他是绝对不会不听张臬军令的。
“既如此,我无意见。”
袁炜这时候担忧尽除,自然不会反对徐阶的提议。
杨博也是点头,算是附和了徐阶。
“那我就以内阁和兵部的名义草拟一份密奏送入西苑”
看二人都不反对,徐阶当机立断说道。
“张琏跑了张臬抓住的是罗袍”
裕王府一处僻静的厢房里,裕王已经被李芳带到这里,也看到了魏广德送来的俞大猷书信。
兵事,军国重器,裕王是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居然会有人弄出这么大的乌龙。
朝中都已经在考虑给此次评判将官升赏的事儿,这时候冒出来说贼首坐船逃了。
此时的裕王低着头,思考着此事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变故。
和魏广德想的差不多,裕王多么希望张琏这次出海遇上海难,最好直接死在外面,人虽然没有被官军击杀,可只要人不在大明出现,此事也算翻篇。
最怕的就是,朝廷这边褒奖此战有功将士,那边又报出张琏行踪。
裕王不怀疑信件内容的真实性,在这事上俞大猷也没有骗他的必要。
“张臬张大人那里肯定也是知道此事,想来他此时比我们还要担心,那就是张琏再次出现在大明国土上,肯定也会在朝中做出一番布置。”
魏广德继续说道。
“你的意思是,他会把此事悄悄告诉徐阁老”
裕王抬头看了魏广德一眼,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嘉靖皇帝不上朝的缘故,外官想要把消息直接送达御前,除了通过内阁和几位尚书外,再无他法。
换句话说,如果要把此事对嘉靖皇帝隐瞒下来,内阁是必须要有人能压得住才行,至于其他几位尚书,估计谁也不会多管闲事,兵部尚书除外。
“这事儿若是传开,对我们影响不会很大吧。”
裕王这时候开口说道。
“主要是志辅那里肯定要担责,其他就是此战被褒奖之人,另外内阁和兵部肯定也会遭到重罚,届时徐阁老怕是位置不保。”
裕王府中人现在的官职,自然是不用承担此事后果的,但是会影响到裕王府在朝中最强大的一股助力,即便严嵩已经去职,景王已经就藩。
虽然事发后,嘉靖皇帝会因此迁怒裕王府的可能性很小,可是魏广德还是不愿意担此风险,所以如果能够把此事消弭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实际上我们什么也不能做,甚至都不能沾染到此事。”
裕王忽然说道。
魏广德点头,“殿下说的是,不过现在,徐阁老还不能出事儿。”
“若是徐阁老也不管张臬呢”
裕王听完想了想才问道。
“张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