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那些游牧民族,一直是林锐的一块心玻在非洲历史上,因为游牧民族骑兵的存在,实在给这片非洲大地带来了太多的变数。
另一个就是非洲城镇环境,当战车进入城镇这类的狭窄环境后,就会采单纵队或双纵队,并且分配各车在360度内的责任扇区,但这种做法在有高楼的棋盘式道路规划的城镇中并不实用,因为车辆只要通过路口,武器系统就只能监视其中一侧,让另一侧暴露在威胁之中。
城镇战可说是装甲部队最畏惧的作战环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密集的建物阻挡了视野,大幅降低车辆的感知能力以及武器射程优势,车辆的机动性优势也无法在城镇中发挥。此外,城镇地带也给予守军大量可以藏匿和埋伏的地点,如在正确引诱装甲部队深入城镇的情况下,甚至可以搭配地雷、反战车武器、迫击炮和狙击手集中火力,一口气瘫痪和摧毁大量装甲部队。
尤其在人口密集区,道路规画为棋盘式,这种环境对于装甲指挥官和士官来说是一大挑战。
如果遵照条令,当车队进入城镇后,各单位以纵队或双纵队的队形前进,并分配各车在360度内的各责任扇区,以监视所有敌人可能利用的路径和藏匿点。
然而,敌人的火力却来自垂直向的屋顶以及两侧的街道,让传统的责任扇区没办法发挥最佳作用。举例来说,当采取传统的纵队或双纵队,战车在通过一个十字路口时,除了正面可能被敌人看见外,两侧也可能暴露在敌人视线之中,而正面的路口虽然可以被后车监视,但战车的武器系统只能指向一侧路口,另一侧只能暴露在敌火之下。虽然暴露的那侧可以靠车长机枪弥补,但效果远逊于炮塔正对威胁。
林锐的办法是,让安莫尔军死搬硬套一个固定战术。这个队形是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发现并且总结出来的,箱型队列。
采用了混合式的移动接战队形,同时也是双纵队的变体,有别于两侧车辆前后会交错的双纵队,此队形是彼此并排,且战车和战斗车混搭,形成如陆地战舰般一样的箱型队形,有效地在棋盘式街道环境中全方位的监视,并让装甲的作用最大化。
虽然这里并不是城镇环境,但这样的队形可以兼顾侧翼和后方,属于一种防御性阵型,而且拥有更好的视线。避免这些骆驼骑兵四面出击,导致装甲车较为脆弱的后方暴露在敌军的火力之下。
随着双方的散开,骆驼骑兵和装甲之间的混战真正的拉开。
在面对面的有组织的作战中,战术和组织也许起到了最大的作用,有纪律和有组织是胜利的基本条件,但是在各自为战的混战中,个人的技能和勇气却是占据了主导的位置。
在这一点上,奥鲁米联邦军的克劳德也不得不佩服林锐的精明。身为军人他也明白,如果不是残酷的训练,恐怕很难让一支新军在这么快时间内掌握装甲车队作战的复杂队形。
骆驼骑兵的速度很快,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它的缺点就是不好迅速的拐弯,必须有一个比较大的拐弯半径。
两名骆驼骑兵刚好从一辆装甲车的后面过去,他们手中的火箭筒已经架起,但是强大的惯性却让他们无法顺利发射。他们胯下的骆驼正在高速的拐弯,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必须牢牢地控制自己的身体,以免被摔倒出去。
但就是这一个延迟,两个骑兵和他们的骆驼都被大口径机枪打得血肉模糊。
一连串的射击,密集的子弹将迎面而来的骆驼骑兵打得晕头转向,好像雨后的桃花,纷纷坠落。
但数量众多的骆驼骑兵也击毁了部分装甲,他们手里的火箭筒也不是吃素的。火箭筒作为一种轻便的反坦克武器既十分普通,又最难防御。
这还是安莫尔军的装甲上加焊了栅格装甲的结果。这种看起来像是铁笼一样的格栅装甲,距离车体46毫米,格栅间距离为50毫米。
苏联的rg7,它的推进方式是最初大概100米左右是惯性推进,时间达到一个阈值之后,火箭再点火进行加速,所以当离着距离比较近时,火箭并没有点燃只是凭借惯性,大概一百多米每秒的速度。它的引信是接触引信,它前面有很长的一个尖头,那个是引信,如果它没有直接碰上东西的话,是不会炸的。
由于rg7式40毫米火箭筒发射的是超口径705毫米或85毫米的火箭増程破甲弹,这样,火箭弹弹体前部的椎体撞击到格栅装甲空格处时,不会撞击引信压电晶体,从而无法引爆战斗部。
普通的格栅装甲对rg7的有效防护率可达60。十分适合参加巷战的战车和轻型装甲战斗车辆。但是其对动能穿甲弹防御能力几乎没有。
可以说是专门用来针对rg火箭筒的。
而这些骆驼骑兵最主要的攻击手段,就是他们手里的rg火箭筒。
其实所谓的骆驼骑兵打装甲,基本相当于是敢死队式的冲锋。就是不顾死活,冲上去对着装甲车发射火箭筒。
要么死无全尸,要么干掉对面的装甲车。当然怎么冲锋,怎么规避装甲车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