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的小院最终还是如愿交给了村里,作为村办小学的教学楼使用。是租的,签了合同,租期十五年。
按照魏家的意思,根本不想要租金。但老支书和老太爷拍板,村里出钱每年给魏家两百块的租金。
魏家人其他还想捐赠钱物,被老太爷拦住。也没说不让做好事,只是让缓缓来,不必急在这一时。
房子从捐献变成租借,魏妈妈还能理解是为了魏丹。可魏家人想要给村里的孩子做点好事,捐献点课桌书本,老太爷怎么还拦着魏妈妈有些不解。
私下问亲儿子,魏冉没说,倒是儿媳妇小福星说了一句。
“妈,老太爷的想法可能是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
魏妈妈是知识分子,一听这话就噢了一声,有所了悟。
但其实小福星肚子里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斗米恩升米仇”。老太爷这是真心替魏家考虑,所以才拦着他们献爱心过渡,免得变成升米仇。
以前她总觉得这种村里的村老乡贤都是封建老顽固,都新中国了,还拿老一套管理,能有好
现在看来,这还是得看人,具体事情具体分析。
好好的洋楼小院,白白就给了村里,最伤心的自然要数魏三姑。这一趟过来,原本以为能多捞好处多占便宜。现在好了,便宜没沾到,反而惹了一身骚,连带本来揣进衣兜的那点 好处也给重新掏回去了。
掏回去她也不怨,本来嘛,这房子这田地这存折,都是老太太留给儿子孙子的,女人都没份。可亲闺女没份,倒是白白便宜外人,叫她咽不下这口气。
她心里有气,倒也不敢在亲哥哥面前埋怨,毕竟这哥哥官威十足,老百姓哪有不怯官的。可不敢怨不代表她不能哭。
正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她是怎么着也得给自己找回点便宜。
面对哭哭啼啼的亲妹子,魏爸爸心里也是无奈又无语。
所谓血脉亲情,那就是打断骨头连着筋,断是断不了的。亲妹妹埋汰亲儿子,他心里有气。可他是哥哥,亲妹妹找他哭,他也只能受着。亲妹妹有难处,当哥哥的能管还是得管。
所以当时就撂下话。三姑家孩子的工作,他管。不仅是亲妹妹家的孩子他管,姐姐家的孩子他也管。但丑话说在前头,他也只是一个人,能力有限,一家就管一个。
至于这个孩子是谁,那就由两家自己商量。选好了,告诉他,他就给这个孩子在北京安排一个工作。
这个工作他保证“量才适用”,要就要,不要就不要,不许挑剔。
这话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下不止三姑家的孩子面面相觑,就连大姑家几个孩子也各有心思。
一时间,两家人都顾不上找魏家人麻烦,忙着自家打乱仗去了。
魏爸爸自己给自己揽事,这让魏妈妈有些埋怨。
老头子坚持了半辈子的原则性,连自己两个亲儿子都没破,怎么如今到给两个姑子家的孩子破了这不是“晚节不保”
而且,好好的,怎么就非的揽事揽一家不够,还揽两家大姑子家本来没事,现在这话一出,几个孩子也打起乱仗,不是给人家添乱么。
而且往后两家选出来的人到了北京,好了坏了还不都得赖上他们两口子,麻烦多着呢
可不就是麻烦多着呢可有什么办法呢
人是社会性动物,自打出生就处在一个群体环境中。天下没有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人,是人就有爹妈,就有亲戚。既然逃不开,那就只能受着。
婆婆心里有埋怨,好媳妇罗芙馨就循循善解。
魏爸爸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魏三姑家这块牛皮糖,他这个当哥哥的甩不掉。既然甩不掉,那就只能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因为不解决,问题就会越积越深,真积成了仇,那肯定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可亲妹妹帮了,亲姐姐能不帮不患寡而患不均呀。
就算魏大姑心里体谅弟弟,不计较,可大姑家里几个孩子心里就没想法
都是魏爸爸的侄子侄女,凭啥人家能进北京,他们就不能
所以如果要帮,那只能两家都一样,一碗水端平。
至于说到原则性,就轮到她这个儿媳妇苦笑了。老公公说是自己一马当先,不给儿子添麻烦,可其实这话一出,最终落实的还得靠魏冉。
魏爸爸坚持了大半辈子的原则性,亲儿子都不破,侄子侄女自然也不会破。所以最后去落实工作的,还是靠魏冉的关系,把人安排到那些跟公家无关的企业单位去呗,这就不会破坏老公公的原则性啦。
当然咯,由老公公顶在前面,魏冉虽然要卖点关系出点力,但比起他自己出面揽事,还是轻松自在多了。不然,给找的工作好了坏了,不知落多少埋怨。有魏爸爸顶着,那些表兄弟表姐妹们也不敢狮子乱开口。
听了儿媳妇的分析,魏妈妈好气又好笑。
“合着人情好处他卖了,出力吃亏的还是我儿子这个老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