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高考来了(1 / 2)

日子一晃就到了七月。

除了1977年恢复高考的那一次,是新中国唯一一次冬季高考。此后所有的高考都是在夏天。

热浪滚滚,催动激情汹涌的青春。

十年磨一剑,一朝见分晓。能不能在这场决定终身的考试里击败千军万马,冲过独木桥,就看这三天的发挥了。

自打八十年代末搞起改革开放后,原本封闭的国内民众开始经历了一次次市场经济带来的浪潮冲击。

提前享受改革开放红利的南方大城市,因为做生意而发财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就有了“大学教授不如市场买茶叶蛋”的学习无用论。

但对于相对较为封闭,并未受到全面市场经济冲击的内陆城市而言。考大学,仍然是无数殷殷学子的最终目标。

彼时别说大学生,就是中专生都是国家包分配的。不仅上学的时候学费全免,而且每月还有国家补贴。学成毕业,国家还给分配工作。

当时的大学生那真就是国家精心培养的高等人才,待遇非常优异。

通过读书,参加考试,是无数学子,尤其是农村学生改变命运,成就自我的唯一途经。

而且,九十年代初大学还没有扩招,高考录取率不到百分之十。加上大专录取率,才将将能过十分之一,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此时的高考一共是七门课。语文和数学是主课,各一百二十分。英语,政治,化学,物理四门,各一百分。最后还有一门生物,满分是七十分。

这七门课加起来,总分是七百一十分。

这是理科的总分,文科总分略低,只要六百四十分。去掉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门,改成地理和历史两门,少了生物的七十分。

但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没有体育这对体育细胞拙计的小福星而言,真是太幸运了

高一和高二的期末考试在七月五号就全部结束,成绩也发放到学生手里。七月六号要求除高三参加高考的学生之外,其他学生都离校放假。

整个教学楼都要被征用,作为高考场地。另外一所被征用的考场是市二中。这两个考场不仅要容纳本校学生参考,还将迎来不少外校生。

所有的教室都会经过严密检查,然后贴上封条,等待高考正式开始的那天,开放给学生和监考老师。

一高高三参加高考的是三个班级,应届的一班和二班,再加一个复读班。

原本三个班总人数本来超过一百人,可如今真正能参加考试的不足五十人。

进入高三下半学期之后,两个应届班人数就少掉了一大半,只剩下三十个不到。其中二十个都是一班的,剩下不到十个是二班的。

其他大部分同学都在高二下半学期和高三上半学期就退学,或者只毕业不参加高考。复读班的学生,也有一半人走不到最后,大部分是自己觉得成绩不理想,升学无望,主动退出了。

还有一小部分是无法承受最后冲刺的高压刺激,倒在冲刺线前面的一批学生。这批学生是最可惜的,眼看就要冲刺终点线,结果却偏偏倒下了。

但没有办法,高考就是如此残酷。

能坐在这个考场上的参加考试的,是真正的尖子生。这些学生不仅仅是成绩优秀,更是身体强健,心理强大。

但即便是如此,依照一高往年的大学录取过线率来看,也有将近一半的人会与大学失之交臂。

要不怎么说这考大学是优中选优呢。

这一场期待了三年的考试,对于罗芙馨而言,最终的感觉并不是紧张,也不是期待,而是“赶紧考完就结束吧”的解脱。

或许是因为上大学对她来说只是满足前世心愿的一种途径,并非唯一的途径。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路不通,那就换一条。

因为心里负担不重,所以考完一门,就意味着松绑一点,她的心情也跟着好上一分。

所以不管成绩好坏,反正是越考越轻松,越考心情越好。

可对于把上大学当成改变命运唯一途经的其他学生而言,心里的压力就不同凡响。

考得好,那就是越考越有信心,越考越好。可一旦考砸了一门,那就直接影响剩下的考试。导致越考越遭,越考越灰心。

故而,走出考场的学生有些是欢天喜地,自信满满。有些则是蔫头耷脑,摇摇晃晃。

甚至还有考生在中途考着考着就崩溃的,直接就没办法继续考试了。这可比考砸一场还糟糕,中断考试就意味着这一科是彻底完蛋。能不能完成剩下的考试,也成了未知数,等于是提前结束了高考,而且彻底与大学无缘了。

看到这样的情况,不管是其他参考的学生,还是监考的老师,都是满脸唏嘘,暗暗叹息。

在考试之前,罗芙馨就三令五申的警告柏丽娜和郑美丽,绝对不许对答案。不管是考得好,还是考的坏,总之考完一门,就立刻把这一门扔到脑后,不许在挂念。

为了估分,她们是要抄考试答案出来的。这答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