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难民。县城治安很乱。不少人家都出事了。许多流民都被拦到外头去了。”
这种情况要么是管理出了问题,要么是县城太小,接收不了这么多难民。
江舒涵看向族长,提了条建议,“我看让这些难民干徭役挺好。让他们干活,发给粮食,这样他们才没时间生事。”
族长摇了摇头,“法子虽好。但是实施起来却有难度。江南大部分都在干旱,蜀地那边又有地震。粮食从何而来”
江南和蜀地算是产粮最多的地区,这两边都遭了灾,哪还有粮食可调。
江舒涵一想也是,便也没再出主意。
第二日一早,大伙出来为他们送行。等他们的背影消失不见,花媒婆看向江舒涵,“接下来咱们怎么办啊”
江舒涵笑了,“咱们还有银子呢。你们还怕饿死”
之前的四百多两银子,族长一分不要。再加上许仲文为答谢他们特地送给了他们三百两银子。一共有七百一十六两。
昨晚,他们按照成年人的数目给各家发了银子。每家都分到一百多两银子。
“咱们先去买粮食吧。”花媒婆碰了碰她胳膊。
“行啊。”
县城粮价飙升,几乎是安照的五倍,就这还供不应求,许多人抢着买。
店家担心有人囤货,每人每次只能买十斤粗粮。
粗粮粗到里面有一大半带壳,面几乎都看不到多少,就这粮店门口的队伍都排了三条街那么远。
江舒涵回家拿袋子,两个儿媳妇守在门口,蔫头耷脑,“你俩杵在这干嘛呢快点把老大老二叫出来。咱们排队去买粮。”
张氏低着头不吭声,周氏往张氏后面躲,小声道,“娘,大哥和相公去送族长了。”
江舒涵眨了眨眼,“送就送呗。”她刚说完,突然意识到不对劲儿,“不对啊,我刚刚咋没看到他们呢”
给族长送行,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干啥还偷偷摸摸的。
张氏和周氏越来不自在了,侧头身子,眼神躲闪,根本不敢看江舒涵。
“你俩给我老实交待,他俩干啥去了”江舒涵心头升起一丝不好的预感。
周氏绞着手指,从张氏身后探出头来,小声道,“他们非要送族长到沙江。我们拦都拉不住。”
江舒涵差点气了倒仰。
啥玩意去沙江这俩是嫌自己命长了吗居然跑去沙江。
江舒涵转身就想跑,赶紧把人追回来要紧。可她刚跑出去,步子还没迈出几步,就被张氏抓住胳膊,死死拖住,“娘,您别去了。他们也是为我们好。”
江舒涵想要甩开她,却发现张氏抱得太紧,根本甩不动,“什么为我们好沙江那么乱,他们是去送死吗”
“娘,他们人那么多,肯定没事的。所有人都去送,只有他俩不去。以后别人怎么看他们。”张氏情绪有些激动,“咱们不能只想着眼前这点事儿。还得多看看将来。咱们得跟大伙抱着团,不能排外。”
这话就差指着她的鼻子骂她鼠目寸光了。江舒涵抚了抚额。什么抱成团现在是面子重要还是命重要
说再多,江舒涵也知道自己没法拦。人都已经走远了。她要是真把两儿子拦回来,估计两人都得恨她。
这柳二郎不是最怕苦怕累吗他居然也去送他们了。
江舒涵坐下来直叹气。这古人的心思,她还真不懂。面子难道还能比命更重要
花媒婆带着几个儿媳从屋里出来,每人都拿着几个麻袋,“走吧别耽搁了。”
江舒涵也顾不上伤春悲秋了。留下来的这些人得好好活着。想活就得有粮食。
接下来大家啥事也不干了,天天守在粮店门口排队买粮。
每隔两三天才能轮到他们一回。
孩子们全部待在院子里,哪也不许去,江舒涵和花媒婆两个老大娘天天看着,然后每天蒸几锅馒头,给排队的人送过去。
江舒涵从来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蒸馒头都能疼得受不了。
原身前几十年下地干活,腰本来就不好。她这天天弯腰蒸馒头,手疼,腰酸,眼睛胀,精神就有些不济。
“我这手受不了了,我想跟老大媳妇换换,你呢”江舒涵想跟张氏换换。排队起码不用干活,而且到了晚上,还可以躺下来歇息,要不然她这身子骨真的受不了。
别看花媒婆叫江舒涵嫂子,其实她年纪比江舒涵还大六岁。但谁让她嫁的男人比江舒涵辈份小呢。
这会听江舒涵说累了,也直了直腰,“行啊,我也去排队。”
两人到了粮店,从队伍中找到各自的儿媳妇。
张氏吃着馒头,江舒涵让她回家带孩子,她留下来排队。
张氏点头,给婆婆让位置,前面的周氏有点不乐意了,从地上爬起来,“娘,我也想回家。我都在这边排了好几天了。我身上都臭了。”
能不臭嘛,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衣服没换过,脸没洗过,除了吃饭时,婆婆来时,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