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2 / 3)

念一想古有周瑜打黄盖,今未必不能有忠顺王演苦肉计,青瑟的确有可能是忠顺王的人。只是那日青瑟尚未出手就被生擒,这苦肉计自然是演不成了。但这也仅仅是可能性之一,贾琏的语气为何如此肯定

于是贾代善反问“琏儿为何如此笃定”

贾琏道“琏儿细细梳理了一下推动督察御史巡视粤海之事,发现要成那改天换日的大事,并非掌握粤海一处就能成功的。四年多前,祖父险些被人下毒,那件事若成,现在对方已经掌控平安州;这次通过巡按粤海掌控粤海,都是为了实现那惊天大事布的局。如果这次也得手,日后如法炮制,再控制几个战略要地,成就大事也指日可待了。也就是说,这一布局至少四年多前就开始了,有可能还更早。

而忠顺王在宁国府遇刺,让皇上疑心太子生了异心,显然是这横亘数年的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因而,琏儿觉得,宁国府刺杀未遂之事,和推动巡按粤海之事,必是同一人所为。

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贾琏这番话既令人匪夷所思,又让人觉得推断严密,贾代善不等贾琏说完,迫不及待的追问“还有什么”

贾琏微合了一下眼睛,长长的睫毛盖住了眼底的神色,略顿一下,贾琏用清脆的童音接着道“最重要的是,那日琏儿撞在青瑟身上,青瑟手上的茶盏未打,祖父立刻发现青瑟身怀武艺,也追出了贵宾厅。

但是祖父因和在座众贵客告了罪,又弯腰抱琏儿出来,所以耽搁了时间。若非范嬷嬷也瞧出青瑟绝非普通丫头,追了上去,说不定就让青瑟逃了。但是也因此,范嬷嬷在阻拦青瑟的时候受了伤,范嬷嬷是被利刃所伤的。可是范嬷嬷并未中毒”

还有半句贾琏没说除此之外,还因按照原著剧情,没有贾代善和范嬷嬷阻止青瑟刺杀,忠顺王依旧没死。

听到范嬷嬷没有中毒,贾代善眼睛一亮,瞬间明白了即便是苦肉计,也绝非比划个样子就能让人信服的,那日若要令人相信忠顺王在宁国府遇刺,忠顺王必须受伤。因为要见血,所以青瑟的匕首上面没有喂毒,青瑟根本不想杀死忠顺王

贾珍大婚,宁国府戒备森严,青瑟在宁国府内无人相助,外无人接应,正常行刺,必是抱着一颗必死之心,手段自然要无所不用其极。凶器喂毒,茶饭投毒,甚至双管齐下,都比只拿一病没有喂毒的匕首强百倍

青瑟为何舍易求难,妄图用一把匕首杀人经过贾琏一番剖析,原本云山雾罩的刺杀事件在贾代善脑海里清晰了起来。

可是知道布局数年的人是忠顺王,贾代善一点也不轻松,若非贾琏,自己都很难疑心到忠顺王身上,何况景和帝。当年,忠顺王可是为了景和帝挡过刀的。有景和帝的信任,忠顺王做什么都事半功倍。

其实贾代善还是有所疑惑的,忠顺王的子嗣才智平庸,不足以担当大任,若是做个普通闲散王爷就罢了。若是不自量力坐上龙椅,只怕会落得不得善终的下场,忠顺王即便成功了,将来他的皇位要传给谁

不过贾代善并没有将自己的疑惑说出来,忠顺王怎么想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怎么做的。许是权势诱人吧,王家、史家不甘居贾家之下,忠顺王不甘居景和帝之下,也是正常的。

当务之急,是稳住粤海的形势。而粤海,除了监察御史褚良、王子腾;史鼎;江大虎三路人马前去之外,必然还有启明传递消息回来。正如贾琏所说,若是江大虎传回的消息和启明的消息有冲突,必不能让景和帝轻信忠顺王。

见贾代善陷入沉思,贾琏摇了摇贾代善的袖子道“祖父您在想什么。”

贾代善回过神来,对贾琏一笑道“祖父在想,琏儿说的有理。只是当年,祖父和忠顺王也算共过事,忠顺王刺探情报,打听军机确有独到之处,但这长达数年的布局,这布局甚至有可能还要延续数年才能收网,以我对忠顺王的了解,他并无此等本领和耐性,忠顺王身边,必有高人。”

贾琏想了一下道“这就坏啦,一个人的本事,平常隐藏得再好,也有偶尔被人瞧出端倪的时候。忠顺王若本来就是帅才乃至具有王者之气,只怕皇上还会防范他一二。若是忠顺王身上不具备此等才敢,皇上反而不会对他产生疑心,谁会防范一个威胁不大的人呢”

贾代善略沉吟一下,道“那倒未必,为君者,总会比常人多积分戒心。”

贾琏想了想,也觉得贾代善此言有理。他和贾代善都是军人,但是贾代善作为景和帝的心腹,更接近权利的中心,他显然更了解帝王心思。而贾琏自己,以前是特种兵,他更多的是和一些犯罪分子纠缠,对于权力中心的政治家和政客们的心思,贾琏显然不如贾代善了解。如果不是因为看过五遍红楼梦,贾琏面对如今的局势,只怕会远不如贾代善游刃有余。

“祖父,暂时将覃先生派往外省如何若是覃先生需要留在京城,祖父也可另派信得过的人去。”贾琏对贾代善道。

贾代善略一思忖,就知道贾琏的用意忠顺王虽然掌管启明,为了保险起见,若无必要,也不会将启明当做自己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