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第 70 章(2 / 5)

出不菲。

好在他两个麻辣烫店生意一直不错,现在在兴城也小有名气,两个店加起来,一天盈利过千不成问题。

甚至有外地的人来兴城出差,会被本地人当特产带他们去吃。

生意这么好,难免有眼红的,据沈鱼所知,陆陆续续有其他的麻辣烫店开起来了。

正常的竞争沈鱼不怕,只要不使下作手段,他还能拦着人家开店不成。

不过那些店,有的完全照搬沈记,也是串串按签子算钱,经营模式什么的,都一模一样。

有的觉得没必要,串签子是多余程序,既要想法子买签子,还要找人串串,浪费钱,浪费人工。

可他们也没想过将食材合理分份,就是单纯把白菜叶子掰开,土豆藕萝卜等食材切片。

结果客人光选个食材,就能吵起来,这个觉得自己的菜叶子小了,那个觉得自己的土豆片太薄,都觉得吃了亏。

吵架还是小事,一天天的,客人越来越少。

然后这些店火速换了模式,也改成串签子。

沈鱼“”

其实你们皮筋一捆,也是一份啊

这些店唯一相同的点,就是价格比都沈记麻辣烫便宜,也不用便宜太多,压一点儿价就够了。

比如他们家素菜签子一毛一根,那些店就八分九分这样。

他们也卖麻辣烫,看起来跟沈记好像没什么区别,价格也更便宜,当然也吸引了一部分客人。

刚刚出现收益下滑那几天,沈鱼特意去店里看过。

他还记得老店开业的时候,过了三天打折期,收益下降,余婶子很担心,还跟他说,要不要继续打折,被沈鱼给拒绝了。

可这回他来,余婶子老神在在,一点儿不见慌。

沈鱼问她“您不担心”、

这几个月,生意好,其他店员工资陆陆续续都加了一些,余婶子靠分红吃饭,生意好她工资也高,不用加。

现在分店一个月能能赚

两万块钱上下,余婶子一个月也有两百块左右,在这个时代,完全可以算高收入阶级了。

余婶子自豪笑道“不担心,我去尝过,那些店没咱家味道好。”

杨婶子补充“也不老实。”

她作为分店掌管配方的后勤总管,清楚地知道沈鱼那个底汤配料,买的都是好东西。

大骨头都要挑新鲜的,肉菜食材更别说了,卡得可严,不新鲜的不要。

那些店里的食材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店有的食材还行,比如蔬菜还算新鲜。

但肉类挑的不一定是好部位的肉,比如鸡肉,沈记的鸡肉都是鸡胸肉,别家的鸡肉还有骨头。

不知道是哪个部位,反正肯定不会是鸡胸。

而且如果当天没卖完,第二天就接着卖,第二天没卖完,第三天接着卖,反正肯定不会白白浪费了。

这样倒是节省了,可食材品质就难以保证。

不像沈记,肉都是当天买新鲜的,如果有多余的,员工们吃饭的时候做了,人多,一顿就解决掉了。

既不浪费,也不砸招牌。

那些店哪个舍得给员工做肉吃,老板自己都不一定舍得做。

而且他们能学习沈记的表面,最根本的底汤配方、辣椒油配方都学不到。

那些店或许也是下了功夫,底汤味道也不算差,一些不那么挑剔的食客,觉得也还成。

但是沈记还是有一部分忠实拥趸,就好这个味儿,差一点儿都不成。

那一两分钱,谁稀罕似的,也没有免费的辣椒油,吃着也没有沈记香。

舍得花钱吃麻辣烫,还要在乎那一分两分没必要。

随随便便加勺辣椒油,差价就补回来了。

一次两次的,食客们也回过味儿来了,沈记贵是贵,可贵得有道理。

看着别家店吃是便宜了,可那点儿便宜真不是白占的,仔细一算还不知道谁占便宜呢。

尤其是有一个客人因为吃了不新鲜的肉吃坏肚子被送去医院后,很多食客都不敢再随便吃了,那段时间连沈记的生意都受到了一定影响。

后来风波过去,沈记生意重新回暖,因为老客们都知道,沈记的食材是最新鲜的,他们吃了那么久,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有人吃出问题的。

外头那些麻辣烫店子,生意一下凉了,陆陆续续开出来的七八家麻辣烫,短时间内关掉了三四家。

剩下的几家,为了拉客,想尽了办法。

食材肯定不敢随意糊弄了,可他们就算拿个大喇叭去喊,我们食材特别新鲜,肯定没问题,人家也不能信啊。

于是最后只能靠降价吸引客人,本来价格就比沈记低,还降,赚头一下子少大半。

可好歹有生意了,手里没钱又馋这一口的,还是愿意去吃一吃。

于是店子就这样撑下来了,兴城的麻辣烫分为两种,沈记和其他。

众所周知,沈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