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三个凑在一起,只要有对手戏,被欺负的都是叶成湖。
偏偏他也就气一会儿,过一会儿三个又好的跟一个人似的,哥哥妹妹的叫。
两个小的也爱跟在叶成湖身后玩。
林秀清洗完手抓了一把瓜子过来坐下,“快开始了吧?”
叶耀东看了一下手腕,“两分钟。”
说是两分钟,但是也只是开始地方台的新闻,讲的都是当地民生,也都是有关捕捞的渔业跟农业。
讲完这些都过了十几分钟,然后才又开始讲针对养殖的相关内容。
市里这两年也都在大力发展养殖,主打养海参鲍鱼,虽然成果还不怎么样,但是已经是重点试点养殖区域了。
正好他们村海带连续养殖3年了,效果显著,正好可以拿来当典型推广先。
先不说养的东西高不高级,起码效益看到了。
他们村也靠着养殖海带,实现了人均收入爆涨。
并且村干部也都承诺了,各个单位如果有需要,可以来他们村参观,并且参与养殖,学习技术。
这也是县里面格外重视,才特意下乡采访的一个原因,毕竟只要学习了技术,知道怎么养殖,别的村子可能也能实现收入暴涨。
“……近几年,本市余洋县白沙村在养殖海带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来了来了!提到我们村了!”林秀清激动的扯了一下他的衣服。
叶耀东也正襟危坐。
老太太也激动的推了一下老花镜,并且把凳子再往电视机前挪了挪。
“要到东子了?那我可得坐近一点。”
电视里先是播放了陈书记领大家看海带晾晒的画面。
陈书记还侃侃而谈,今年养殖了多少亩?养殖周期多长?收获多少吨?实现了参与养殖的人均收入达到了600以上,还有未晾晒完的。
别的地方的人看到电视时不知道什么个反应,但是他们家人都可激动了。
林秀清激动的抓着他的手,“参与的人均有600以上啊?那可真不少啊,这里还有二三十吨还没称。”
“天真了吧!陈书记肯定是估了这个大概算进去了,怎么可能不算,这个都是他的政绩。”
“那倒也是。”
陈书记说完海带又简单讲了一下村子这几年的发展。
这个内容本来是在叶耀东录像后才录的,但是现在放在他前头放出来了。
“哎哟,到东子了,到东子说话了……”
“到你了!”
“哎呀,东子这上了电视可真好看,拍的真好。”
“是啊,是啊,好帅,比电视明星也不差什么了,讲得真好。”
“对对对,讲的真好,这得全省人民都看到咱家东子了吧?”
林秀清激动的点头,“肯定的!”
两个女人全程都可激动了,眼睛都放光的看着电视机。
但是内容也只有简短的两分多钟,画面一下子就没了。
两人都还失望了一下。
“这就好了?”
“怎么这么快就没了?我怎么记得当时录了挺久的?”
老太太还不信邪的凑到电视机前仔细看看,又拍了两下,生怕坏了,把画面跳没了。
叶耀东解释道:“录的时间长是因为录的不好,重来了好几次。”
“那可惜了,录都录了,应该都放出来。”
“呵呵,想太多了,这个时间段的广告都可值钱了,知足吧!”
林秀清又一脸喜气,“这下子出名了,估计这会儿全村人坐在电视机前都看到了,都在议论你!”
“可惜了,明天清早我就走了,听不到了。”
“你要么这会儿出去转一转,去一下老家,就都能听到了。”
“咳,等会我去接三个回来。”
林秀清看了他的反应也哈哈笑,真诚实。
“娘也聪明,把电视机搬出来放在门口,这样左邻右舍即使自己有电视看,也会想着跑出来她那里凑热闹,毕竟彩色电视机比黑白的好看太多了,而且人多热闹一点,还能聊天说话。”
“嗯,报纸还没出,啥时候报纸出了,你给我寄上去。”
“行,我记着呢。”
叶耀东继续看着电视,也有些得意。
内容还没完呢,主持人还在讲这两年本地养殖的相关情况。
等听完了,他才往老家去,林秀清也兴致勃勃的跟着,也想着跟去听一听。
原本以为老家门口顶多就左邻右舍,谁曾想,原来大半个村子的人都过来了,隔了老远就听到一群孩子跑跳的声音,还有大人说话的嘈杂说笑声。
他们离得近了都还能听到各种阿东阿东的……
“阿东真是本事了,都上电视了,这下子咱村子可长脸……”
“这是为咱们村争光了,让咱们村在整个市整个省都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