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中华民国政府很关注(十四)(3 / 3)

文明破晓 绯红之月 6011 字 5个月前

“对专利有需求的专业性领域,基本都在城市,或者工业区。这部分地区,我们在未来3个月内就可以完成。这里面至少有1-3个月时间是先建立专利局。哪怕是先搭起架子,专利局也能快速进入初步工作。不过专利局对于信息传递的速度有要求,我们请求电信部门以及档案部门提供人力支援,以尽快完成各地方的专利局建设。不过邀请各个企业到专利局参观,并且每一个季度都向各个企业发出文件,并且要求各企业给与回复。3个月内可以完成。”

何锐也不想吹毛求疵了,但是何足道的思路里面还有一个缺陷,何锐补充道:“对于学校,研究机构与国营企业与私营企业的技术合作,这个平台要搭建。专利的研发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专利普及也有利于发展。”

听何锐提到这些,何足道问出了自己在意的事情,“外资呢?现在外资非常热衷进行专利申请!”

“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有强大的专利系统。专利壁垒虽然会造成不少的阻力,但是对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也提供了指引方向的路标功能。而且,德国、美国都被认为是抄袭大国。这个过程当然是越短越好。”

听何锐对如此具体的问题提出了解答,何足道觉得自己搞错了事情。这本该是何足道与科技部内部讨论进行的话题,现在何锐这么讲了,那么就证明何足道作为科技部部长是不合格的。

这下冷汗与热汗都冒了出来,何足道用有些求助的目光看向总理吴有平。但是吴有平避开了目光,一脸淡然的看向了别处。再看向其他部委领导,大家都不与何足道进行目光交流。何足道只觉得心脏仿佛直直的坠落,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一个大概判断,自己大概也就只有这么一个任期了。

不过这些事情肯定没人公开说。工作会议上,基于之前的经验,中央对于接下来很可能要拿到的3亿英镑与10亿美元的无息贷款进行了一个预备讨论,如果得到了这两笔钱的话,到底要怎么用?

何锐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要用在军工生产上,那没有意义。要用优先用在引进大规模生产的体系上。要用在引进基础研究之上,以农业为例,我们引进外国的土壤分析,各种作物的光照时长,生长周期的专家,以及研究团队。从而带出来我们自己的研究体系,把基础夯实。至于那些所谓立竿见影的,不用急。”

“可是不引进军工技术的话,我们以后会不会来不及?”吴有平问。

何锐摇摇头,“如果我们能在未来五年内建成能年产100万吨吨位的船坞,就意味着我们未来5年内每年可以生产100万吨的船舶。如果有200万吨的船坞,最大的船坞能够生产10万吨的船舶,我们的造船能力就冠绝全球。那时候只要有足够的大型设备,有足够的技术队伍,设计队伍,工人队伍,想造什么船就能造什么船,想造多大规模的舰队,就能造多大规模的舰队。英国这么多年辛辛苦苦攒了百十万吨吨位的舰队,还都是老船。未来我们一两年就拥有超过英国全部舰队吨位的新舰队,靠数量也堆死英国舰队。现在国务院把所有精力放在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上就好。”

吴有平知道何锐能说的就这么多,而且国务院完全不能对军委说三道四。那么做的话,就可以被认为国务院总理要掌握军队,吴有平可不想让自己等同于造反。所以只是点点头,便再不提这个问题。

而何锐却又说起了专利的问题,“现在的世界经济割裂,实际上已经造成了资金,技术的流动壁垒。为什么之前是中等强国狂欢的历史?是因为现在世界工业的产业链比较短,一个几千万人的中等强国就可以组建起全产业链。欧洲大战证明了,一个几千万人口的国家就可以通过现代军事化体系,组织数百万,近千万的军队。用全产业链所生产的装备将其武装起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技术壁垒来发展自己,因为未来的世界,必然是大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不具备超大规模生产能力的国家,绝不是大国。只会被大国制定的秩序主导!”

文明破晓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