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尾声(1 / 2)

对于无数知青而言,1977年绝对是值得铭记的一年。

1977年冬天,阔别十年的高考重新拉开了帷幕,几百万来自各地的知青,放下手中的农具,走入了高考。

虽然这年高考刻意放低了难度,但这场考试来的太过突然,很多考生压根就没有准备。

高考过后,有人欢喜有人愁。

而周家,毫无疑问绝对是欢喜的那一个。

周家的几个孩子全都参加了考试,并且全都考上了大学。

周秉义和郝冬梅考上了北大,李杰和周蓉虽然分数考得也很高,足够上清北,但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离家更近的吉春大学。

至于蔡晓光,他也参加了考试,分数虽然没有周蓉那么高,但上吉春大学也是绰绰有余的。

对于他们来说,大学更多地是一种执念。

不然的话,他们也不会特地去参加考试。

当录取通知书下发的那一刻,整个光字片都沸腾了。

从前一个大学生都没有,现在倒好,一口气出了三个大学生,而且三个大学生还都是一家人。

不少人甚至暗地埋怨起了老天爷,怎么什么好事都让周家给占了

周家几个孩子的前途本来就很光明,不愁没有出路,他们现在又成了大学生。

往后还不得上天了

这一天,周家人难得聚在了一起。

除了周志刚以及周秉义夫妇不在,其他该到的都到了。

最近这段时间,李素华特别高兴,家里出了三个大学生,她脸上有光啊。

现在出门碰到别人,谁不夸她教子有方

好多街坊都向她取经呢,问她是怎么培养孩子的。

小儿子没上大学这事,一直是李素华心里的疙瘩,现在好了,不仅小儿子考上了大学,连大儿子和二女儿也都考上了。

更让她开心的是,大儿子和大儿媳妇上了大学之后,按照规定,多半能回吉春。

毕竟,他们的户籍归属地是吉春市。

毕业后他们不会再去边疆兵团那边了。

回城有多难,李素华是心知肚明的,多少知青想回来都回不成,秉义小两口倒是有机会回来。

但他们不愿意,他们不愿走后门回来。

而今,他们不仅能回城,而且靠的还是自己的本事。

大学生啊,光宗耀祖。

“蓉儿,你大哥和大嫂以后毕业真的能回来”

厨房里,李素华炒菜炒到一半突然停了下来,转头朝着一旁的女儿问道。

“妈。”

听到这个问题,周蓉倍感无奈,这些天,老娘不知道问了多少次了,她的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

可老娘还是不停地重复。

“这个问题您都问了八百遍了啊。”

听到这话,李素华颇有些难为情,只见她哼哼嗤嗤的滴咕道。

“我这不是担心政策有变吗,上次问已经是两天前的事了。”

“妈,你就把心放回肚子里吧。”

周蓉无奈道“高考可是百年大计,上面既然下了文件,肯定不会轻易变得。”

“何况,sr帮已经被打倒了。”

李素华闻言默默的点了点头,这一页算是翻过去了。

不过,这翻页是有时间限制的,保质期估计也就天的时间。

天一过,李素华估摸着还是要继续问的。

屋里。

蔡晓光叼着烟,翘着二郎腿,神态极为放松,看到他吊儿郎当的样子,李杰笑着摇了摇头。

少顷,他开口问道。

“姐夫,你真的打算不去上大学了”

“再说吧。”

虽然蔡晓光已经决定不去了,但他还是留下了回旋的余地。

高考算是圆了他的一个梦。

现在他考上了,梦已经圆了,至于到底去不去上大学,已经不重要了。

其实,上不上大学,他也很纠结。

东方重托厂是典型的大型国企,企业里的位子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辛辛苦苦这么多年,他好不容易爬到了领导岗位。

如果真的去读了大学,等他四年后毕业,这位置多半是没了。

为了圆一个少年时期的梦,放弃这么多年的奋斗成果,这真的值得吗

原剧中,蔡晓光选择了去上学。

但那时的情况和现在不一样,彼时,他的父亲出了事,没了高干子弟的光环,读大学明显是更好的出路。

现在,他父亲不仅没事,还往上走了一步,他上不上大学都不会影响到未来的前途。

蔡晓光在厂子里发展的不错,如果按照现在的情况继续发展,过个十年八年,他多半能坐到一把手或者二把手的位置。

届时运作运作,转到政府机关,起步至少也是地级市的领导岗位。

然而,若是选择读大学,毕业之后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