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精神,是啊,救全家没可能,但是其余家人还有再见之日。她迫不及待抹掉眼泪,绞尽脑汁想自己会的东西。陆县长不要牛马,她看不上,那自己会什么呢
佟文淑想了半天,急得嘴角起燎泡始终想不出来,她父亲是正七品小官,母亲经营有道,养活一家老小没问题。不需要她额外做事。她每日只与姐妹们唱和往来,偶尔也会做做针线。
对,她会针线,“我会刺绣。”
虽然她比不上专业绣娘,但为了家人,她可以钻研乡法,没日没夜的绣。
她窥到陆蓝紫毫不心动的脸色,心里越发着急,除了绣活,她不会什么了呀。
她有些沮丧,枉她是官眷家的小娘子,可事到临了,她才发现自己竟是一无是处。
陆蓝紫见她拿不出看家本事,突然开了口,“你读过什么书”
佟文淑不敢造次,一五一十回答,“经史子集都有涉猎。父亲忙碌,家弟由我启蒙。”
虽说她会经史子集,但答得并没多少底气。倒不是说她学艺不精,而是在路上张思瑶就跟她说过,陆县长并不打算用儒教那套治国。现代教信奉的是。
陆蓝紫将流水县新发的几期报纸递给她,“你看看。”
佟文淑还没有学过简体字,但有些简体字却是自古有之,再加上这上面许多简体字并不是陆县长发明的,而是经过历史的长河一步步简化而来,只是仅在民间门流传,许多读书人要考科举,只写书面文字,但她长于市井,还是认识的。看着这份报纸,她大概猜到这是份小报。前朝就流行小报,在坊间门传抄。这报纸单看制造工艺已经超出朝廷许多,文字亦通俗易懂,几乎全是白话。
她翻了下一页,内容涉猎各个方面,不过她也提出有些文字词汇可能需要解释,“比如封建社会,如果我没学过你们的课本,可能不清楚它的意思。”
陆蓝紫只在学生时代学过文言文,她对文言文的水平还不如这年代的童生。她治下的百姓跟她学的也是白话文,写稿件时,多多少少也会用到她教的现代词汇,与此时意思可能并不一致或者干脆就没有。
佟文叔想要做注释,想法很周全,但是陆蓝紫却拒绝了,“我办报是为了给我治下的百姓看。我给她们扫盲,要他们全部识字。读报是为了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而不是我治外的读书人。”
在流水县之外的大荣国地,当然也有她的同盟,但是能够被她收纳的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不可能识字,而识字的人士大多数都不是她想要拉拢的对象。
说句残酷的话,她可能不需要这些人理解她,奉承她甚至是投奔她。
佟文淑百姓有一瞬间门的怔愣,看来是她预估有误,她以为陆县长找她是想让她改进报纸上的不足,以便将来能拉拢更多读书人为她效命。没想到是自己想当然了。
陆蓝紫把现在的识字率告诉她,并且言之凿凿道,“我不需要儒生为我治国。”
因为她用奖品在头顶吊着,这些爱占便宜的百姓争先恐后去考试。原先识字率不足四成,上月统计已经提升到八成。余下的两成还在废寝忘食啃书本。农村人也是爱攀比的,要是谁小学毕业通不过,那可是会被别人嘲笑的。更何况经常有吏目下乡招短工,识字的优先。百姓们看到好处,学习热情自然攀升。
佟文淑大惊失色,忍不住咽了口唾沫,“陆县长高义。”
全县扫盲这是很难办到的事情。她爹以前当过县令,全县识字率连一成都不到。许多贫苦百姓因为不识字吃过大亏,是他们不想识字吗不是。是因为读书要花大钱。书本费,束脩费足以压垮一个小康之家。许多村子都是举全族之力供养读书人。就算最后考不上秀才,至少识字,就能帮村民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写对联或是写契书。
张思瑶继续给佟文淑科普县里书本价格,“束脩免费。要是通过考试,拿到毕业证,我们还会给予奖励。就是出去做工也比文盲工资高。别说那些男人,就连老弱妇孺都抢着识字。”
只要跟钱挂钩,百姓是最为敏锐的。
佟文淑心下一阵跌宕起伏,她有太多疑问,但是更想亲眼出去看看,她捏着报纸,思绪纷飞,试探问,“陆县长,那您想我怎么做”
她刚开始猜错,也不好乱猜,而且陆县长看起来是个很随和的人,她直截了当问出口。
陆蓝紫没有当过官,她不太会打官腔,吩咐人做事就得说清楚,这样下属才能按照她的要求办事,“我要你帮我写稿子。你既读过书,更应该知晓文字的厉害之处。我要将报纸交给你负责,你要多召集人手写稿,还要对文章审核,最终由我终审。你可能办到”
这相当于让自己掌握言论风口,佟文淑听父亲说过言官的厉害,这次父亲也是栽在言官身上,听到自己能掌握一县之地的言路,自是乐意之极,“我愿意”
为了让陆蓝紫用自己,她当即要了笔墨纸砚写了几首自己作过的诗。
她的诗虽然说不像唐诗那样朗朗上口,但是读起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