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滇铜(1 / 3)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6257 字 4个月前

心中打定了主意,孙征灏倒是对戏曲欣赏起来。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啦啦啦啦……”

唱念做打,腔调抑扬顿挫,让人哼之回味无穷,不知不觉跟着唱了起来。

尤其是他见到场面上,白烟环绕,假山绿水似若真的,一时间竟然跳将起来。

“太真了,难道这世间真有白蛇不成?”

“世子,这白蛇传可火得很,听说刚出来的时候,后宫一连唱了半个月,把这一折戏全部听完了才罢休。”

周山笑着道:“刚出来时,场场爆满,京城人无不陶醉其中,一日不听都觉得没有味道……”

“哦?确实够味!”孙征灏叹道:“不知什么时候,咱们新京也能有此戏楼。”

“邸下,等公主陪嫁时,必然会有的。”

“哈哈哈!”孙征灏轻笑起来:“不曾想,我也能享受到京韵风味了!”

及至半夜,戏才罢了。

这时候,整个北京城似乎才热闹起来。

鳞次栉比的商铺家家挂起了灯笼,有龙有凤有麒麟,争奇斗艳,似乎要较个高下,好收揽客人。

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

大的店铺门首为了争得头彩,还会殷勤地扎起彩楼,甚至摆出台子,请来戏楼的名角,咿咿呀呀地唱将起来。

其名号悬挂市招旗,招揽生意。

吸引了不少爱戏的街市行人,摩肩接踵,拥挤一团,就是为了看那名角的风采。

一步一行,一言一诺,似乎都带着韵味,让人们沉迷其中。

生意的商贾,风雅的士绅,骑马的官吏,叫卖的小贩,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身负背篓的行脚僧道,以及那些外乡游客,都不由得看花了眼。

“彩——”

一时间,众人状若癫狂,仿佛见到了神佛一般。

孙可灏投目而望,二楼的那女子,果真是如画一般的颜色,丹凤眼,浅红薄唇,以及那圆润的耳朵,无不让人感慨沉迷。

“世子,这女子,乃是演那白蛇而出名,索性假其角,名之白贞贞,年方十八,将整个京城男子迷得神魂颠倒,难以自持……”

“一个戏子罢了,有没有敢强占的?”孙征灏不解道。

“爷,那长安戏楼,可是辽王他老人家的产业,虽然人家不在北京城了,但却就藩辽国,依旧威风不减,谁敢当面去捋虎须?”

周山低声道:“这角儿也不简单,无论是哪家勋贵公卿,都想得之,偏偏倒成了一股平衡,谁也不愿让人得了去,只能任其单着。”

“您瞧好吧,休说她十八岁,就算是二十八,也嫁不出去!”

“也是个可怜人!”孙征灏感叹道。

忽然,耳旁传来了话语:

“敬国公府三公子,赏银三百块,乞白姑娘一笑……”

“黔国公府二公子,赐云南翡翠一块……”

一声声的喊声,好事一个个耳光,打着孙征灏的脸。

须知,就算是在北京城,银圆的价值仍旧不曾降低,对于缅甸来说,更是价高。

他这个世子,一年的俸禄也不过五千块银圆罢了。

而细细听来,这个戏子今天一晚所获得的打赏,竟然超过了他的年禄。

“京城勋贵多豪奢啊!”孙征灏脸色一僵,旋即苦笑道。

周山也附和道:“这些勋贵子弟,依托父辈当年的战功和皇帝的赏赐,田地少则千顷,多则万顷,尤其是在河北,辽东一代,遍地都是田庄。”

“普通的公府,一年可收数万,甚至上十万银圆,真可谓是泼天富贵。”

这话,着实让孙征灏羡慕的不轻。

这些公府,看上去比他缅甸孙家还是富庶,真是岂有此理。

同时,这北京城的豪奢,也让他大开眼界,为了一个区区的戏子,数百上千块当水一般撒去,真切是让人惊奇。

而紧接着,那些底下游走的行人们,也纷纷慷慨解囊,或铜圆,或银圆一个个热情高涨,将那箱子装了满满的。

这时候,那白贞贞才浅浅一笑,福了一礼。

整个人群仿佛炸裂了,欢声雷动。

这时,一个小贩跑过来,手中提着一篮子,打开一瞅,尽是画册:

“这位公子,您瞅瞅,这可都是白小姐的画像,平日里的风采迷人之处都在此画中,见你有缘,只要三块钱即可。”

原来,他见这少年慕艾的年纪,衣著不凡,自然是大客户。

孙征灏一愣,粗略看了一遍,果然大为诱人。

虽说没有什么袒露之处,但一举一动却处处充满着风情,让人着迷其中。

“买了!”

孙征灏哈哈一笑。

话音刚落,又有一小贩跑了过来,提着一篮子的书:“这位小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