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出发去君又来的时间可比上次早上不少,盖因高老医师派人送信儿来说上次开始的有些晚了,弄到晚上都要点灯熬油的,很是不便利。
那就不如早些开始,趁着天光,也方便李三娘给众医师演示。
如此,辰初时分李父他们就搬着各自的医箱往门口走了。
要说医箱这个东西还是李三娘首先提出来的,因为李父属于坐堂开馆的医师,一般不出诊,多是病人来医堂看病,所以李父还真没有像游医或是太医署内的医师出诊所需一般会在身边带个医箱。
但自从李三娘提出了无菌概念,又有了手术衣等等物件,更别说缝合所需要的的金属器械这些了,还有李三娘提出的建立病历档案,以备查询这个东西,以上种种这医箱对医师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有用了。
因此,李父、李二兄以及李三娘现在就都有一个独立的,内里是分隔成三层的可以放上不少物品的医箱。
只不过,李三娘身为女娘还是力薄,虽然去给她定制医箱时,就已是选用了最为轻便的木头了,但架不住李三娘在医箱里装的多。
倒不是一点儿也提不起来,但要总是让李三娘自己提着还真的挺累的。
所以,李三娘的医箱是特别在两侧加了凹槽,李母亲自挑选了耐磨结实的棉布,上了米浆,给做了一根可让李三娘侧身背在身上的带子的。
李大郎背着装着猪肉的藤框,李二郎则是拿着提篮里放了两套上次在联盟里给众医师讲过的,既能保护医师自己,还能防止病人交差感染的手术外衣、帽子、口罩和布巾子这些。
这是为了防止今天来君又来的医师里,有上次未来过没听过李三娘讲的无菌概念的医师来为他们做展示用的。
都是被李母一一叠好,用布带子仔细的打了结的。
李家医堂门口早就停好了之前约好的两辆驴车,放好了东西,众人一一落座,留守家里的李大嫂和李二嫂站在门口看着驴车走远了,才回家去。
李三娘本以为提早往君又来去,该是能早早到的,至少要比上次早到。
可她忘记了,这早高峰堵车的事儿就是在此时的大唐那也是常有的事儿。
只不过现代堵得是汽车、电动车,这里堵的是驴车、马车罢了。
还好赶车的车把式是熟悉道路的人,带着李家众人走了两回小巷子,赶在辰时末可算到了君又来酒楼的门前。
这次倒是比上次的排面儿还大些,掌柜的身后跟着四个小厮,两两捉对,看着就很有排面,也显得很有条理。
驴车还未停定,这掌柜的就往这边迎过来了。
李父几人刚下车,掌柜的就走近拱手行礼,“贵客临门,蓬荜生辉啊”
李三娘刚听到这两句话,嘴角就带上了笑意,这掌柜的真是十分会做生意,这迎来送往的本事还真不是谁都能做的。
“李医师、小李医师、李稳婆、李三娘子和诸位小郎君,别来无恙啊。东家早就吩咐准备好了的,快请进。”
掌柜的身后的四个小厮也是十分有眼力劲儿,上前就帮着搬动医箱和藤框,还有一个指引着车把式往停车处走的。
李家众人跟着掌柜的一路进了大堂,上了二楼,到转角处直上三楼。
上到最后一阶楼梯,入目是个遮挡视线的隔断,只不过这隔断做的精巧雅致,上面糊着米白色的窗户纸,对面窗子透出的光线照到这原木色的隔断上,光影交汇,十分好看。
跃过隔断走进去就是一个有楼下三间屋子大小的大厅,大厅内有六根廊柱,设计巧妙,既不遮挡视线,还能起到支撑的作用。
掌柜的开心自豪的看着李三娘他们惊讶于三楼的风光,待几人把医箱等东西放下,就跟着掌柜的脚步来到这环开的六扇大窗边上,“诸位请看,此处是我君又来最佳观景点,往北能看到皇城,往西南方向看去就是玄都观了,若是春日,那灼灼十里的粉色桃花看着才是美景呢。”
掌柜的一边说一边带着大家往最东边的窗子移动,“这边往东看是能看到东市的,要是再往东南方向看去,芙蓉园的景致也是可以看到一角。”
如此又听掌柜的讲古,花了约有一盏茶时间,从这酒楼几时由哪位大家画图,用了什么木头,哪种技法,到建了多久才得以建成。
掌柜的谈兴不减,还指点众人欣赏着三楼厅内墙壁上悬挂的书法字画。
李家文化素养最高的就是李父了,李三娘看李父捋胡子点头的样子,心里就知道李父八成是没听懂的。
不过,掌柜的这一番动作,李三娘算是知道了自己上次出讲的效果定是不一般的好,不然不能此次能到三楼出讲,还能得这君又来的掌柜的倾情相待。
因此,李三娘心里觉得自己这回定是要拿出十二分的认真,好好的讲好这一次。
既能达到传播技法的目的,还可以让自己顺利以女娘身份加入联盟,以此好来开展自己想要提高妇女儿童的看病就医的比率,促进大唐医药发展进步,满足自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