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隋王原本没有想太多,只以为老邹王抓来的凶徒就只是曾经杀害过自家长媳陈氏的强盗,可当他听说京兆衙门认为这伙人并非他们通辑的人,而目睹过陈氏被杀现场的宗室们却个个都认出这伙人就是真凶,他便想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小杨氏与杨铄姐弟俩还挺有心机的。他们不是直接雇佣了一伙强盗去杀人,而是找了人去冒充这伙强盗杀人。看样子,他们找的人八成还是杨家的奴仆,行凶时穿戴得象个强盗模样,平日里又做回大户人家的仆从,谁会怀疑到他们的头上
别看老邹王把人抓到了,衬得隋王府好象对自家嗣王妃遇害一事不太上心似的,但隋王清楚地知道,自家是真的派了许多人手用心去搜查的,只是一直找不到人,京兆衙门那边也迟迟没有消息而已。既然隋王府花费了大力气,却还是找不到人,那自然是因为凶手太过狡猾了,这一切都是杨家姐弟的错
隋王不想自家名声受损。他虽然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催长子李玳将小杨氏处死,却没打算闹得人尽皆知,叫外人觉得隋王府后宅不宁,李玳身为继承王位的嗣王,连个小妾都管不好。
然而,今日老邹王把凶徒公然带到隋王府,叫那么多宗室女眷去认了人,又大张旗鼓地送回京兆衙门报官,这件事便注定不可能隐瞒下去了。那几个假冒强盗的凶徒既然能被老邹王找到,他们的身世来历便很快就会曝光。小杨氏的罪名就要定死了,杨铄也逃不过去。考虑到他们与贵妃娘娘是同族,兴许宫中的圣人会为了贵妃颜面着想,不让人大肆议论此案,却不可能会为了贵妃的一个族姐妹,便叫亲弟弟吃了亏。
隋王府的仇,竟然是邹王府代为报了。
兴许会有人非议隋王府对嗣王妃之死还不如邹王府上心,可那种流言蜚语不算什么。陈氏娘家父亲与老邹王有极深的交情,只说老邹王对好友之女的死十分关切,就能搪塞过去。
隋王担心的是杨家准确地说,是贵妃娘娘背后的杨钊与几位国夫人会因为这件事记恨上隋王府。毕竟小杨氏这桩案子闹得十分不体面,哪怕大家明面上不提,私底下也会议论杨家的家教,让贵妃与几位国夫人丢脸。
窦王妃劝慰丈夫“王爷不必太过担心了。如今是老叔王抓到的凶徒,又将人送去京兆衙门,方把整件事传扬开来的。倘若京兆尹最后追查到杨家人头上,那也不是我们隋王府有意为之。谁叫小杨氏与杨铄行事不密,叫老叔王抓到了他们的人呢臣妾倒觉得,这事儿闹大了,也没什么不好。小杨氏横竖是要死的,日后人人都知道她死有余辜,便不会误会我们冤枉了她。她的亲友要埋怨,也埋怨不到我们头上。”
隋王闻言,神情缓和下来“不错,原是小杨氏自作孽,老叔王又热心帮忙之故。我们家从头到尾都被蒙在鼓里呢”
隋王拿定了主意,便转头去压制儿子李玳,不让他去阻止任何人查清陈氏之死的真相,还劝他亲自走一趟京兆衙门,叫外人知道他对自己妻子的死也是十分关心的“让人以为是杨家姐弟行事不密,才导致罪行败露,总好过让人知道你叫一个妾糊弄了许多年,差点儿连嫡长子都被人害了杨铄时常夜间私入王府内院,若传出去了,会生出多少闲言碎语来你不在乎,我老头子还要脸呢”隋王的妻妾女儿可都住在内院里呢。
李玳被说得满脸涨红,想起小杨氏,忿恨倒是盖过了不舍。他觉得自己一向对小杨氏极好,为什么她就不肯老老实实做一辈子的贤妾,非要折腾得家宅不宁呢如今他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他宠妾灭妻,说他糊涂好色,说他薄情寡义他的名声一落千丈,却没办法再借杨家的门路谋高官显宦之位了,这一切都是小杨氏害的
待陈氏的盖棺仪式结束,李玳便匆匆忙忙带着几个人往京兆衙门去了。他明明不耐烦去,却又必须做出关心的样子来,心里烦躁无比。与他一同离开的还有不少宗室,大家都很关心京兆衙门那边是什么反应。陈氏这边的仪式既然差不多了,大部分人自然会把注意力转向更新鲜的话题。
没过多久,便有人传了消息回来。京兆衙门收下了那几个歹人,也弄明白自己通辑的强盗与杀害隋王府嗣王妃的凶徒并非同一批人,原是早前搞错了。如今两案分开审理,京兆尹在多位宗室贵人的催促下,当堂开始审案,很快就从那几个落网的凶徒口中,问出他们本是杨铄私自购置的一处田庄里养的家丁或者说是打手。
这一批人十来个,一半以上曾经落过草,个个高大强壮、身手不凡,平日里时常帮杨铄做些见不得光的勾当。只要他们穿上杨家仆从的衣裳,躲进杨铄的田庄,又或是混进杨铄的随从队伍中,便无人知道他们的底细了。
当日他们会杀陈氏,其实就是奉了杨铄之命,命令的内容不但是要杀陈氏这位嗣王妃,连李俭让这位嗣王嫡长子,也在必杀之列,其他人则无所谓,但绝对不能伤着小杨氏和她的女儿,以及她们身边的一众侍女仆妇们。
只可惜他们的首领当日杀死嗣王妃后,便忽然害怕了,听得周围有人过来,还以为是官兵到了,忙转身逃走,把李俭让这个目标给忘了。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