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省的人赶了过来。
“医官已在昨日中书省撤下的茶水潲桶中验出了淮阳郡王所中之毒”
永阳长公主一双凤眸扫向姜正辅“人证物证俱全,姜大人还要贼喊捉贼吗”
“毒害淮阳郡王,原是特意给本官设的局”姜正辅冷笑道“好一个声东击西,一石二鸟之计。”
永阳长公主讶然道“铁证之下,姜大人欲图构陷本宫之心竟仍是不绝啊。”
“可惜,凡事皆要讲求证据。”她含笑提醒道“姜大人是否冤枉,接下来自该交由内侍省与各殿司来查证了。”
那几名内侍省的宫人上前去。
姜正辅身侧的官员怒色阻拦之际,只听得殿外一阵整肃的脚步声传来。
众人转头看去,只见是一队着甲衣的骑卫禁军快步上前,将他们团团围起。
“放肆”有年迈的大臣愤慨惊怒难当,看着那为首者,怒骂道“唐闻,你身为千骑卫将军,肩负护卫宫城要任,竟受这狼子野心者策动这是要助其造反吗”
唐将军抬手,面孔肃然“新君于宫中遭人毒害,唐某自当秉公执法。职责在身,刀剑无眼,还望诸位大人勿要令我等为难。”
“你们”
一片怒声中,永阳长公主最后含笑看了面青如铁的姜正辅一眼,施施然转身入了内殿。
风起云聚,天际边有雷声滚滚而落。
很快,豆大的雨珠砸了下来,风雨声交织,笼罩着整座皇城。
这场久久不肯停歇的大雨,使得京中本就不安稳的人心愈发惶惶。
甘露殿之事后,以姜正辅为首的中书省官员大半皆以涉嫌毒害淮阳郡王的罪名被拘禁宫中,等候各殿司彻查审理。
此事于朝中引起了极大震动,大量士族官员纷纷向甘露殿施压,然而永阳长公主对殿外鼎沸之声充耳不闻。
反倒是短短数日间,那几名闹得最凶的官员,先后皆被人告发弹劾,轻则贬谪出京,重则以重罪之身落狱,而其官职很快便被寒门一流顶替。
朝堂之上明面上未见血色,暗流之下却已是血雨腥风之势。
自大盛建朝起,世族与寒门之间的矛盾便已存在,至当下早已是无法调和,而长久以来受以姜家为首的士族势力压制的寒门之流,借由此事窥得了一缕不同寻常的天光天光之后,即为通天之路。
一时间,嗅觉灵敏者,皆纷纷投向了永阳长公主。
受此牵动,各处风云变幻明争暗斗,亦是愈演愈烈。
士族势力树大根深,姜正辅眼下虽遭拘禁,但内侍省与殿院也绝不可能全无衡量
局面发展至此,所谓淮阳郡王被毒害的“真相”,已非是最重要的。
任谁都看得出,这是一场博弈,士族寒门,帝位江山,皆牵涉其中。
同样无法置身事外、受各方牵制的内侍省与殿院,在这场博弈中,一时尚无法做出真正的抉择。
初夏多雷雨。
是夜,一行车马软轿,从偏门入了京中定北侯府。
萧牧去往偏厅相见时,十余名等候在此的士族官员立时迎上前去,抬手施礼,眉眼间神态无不郑重。
“此前我等,待萧节使多有得罪之处此时还望萧节使可摒弃前嫌,为江山社稷而虑”
“令公对此局面已有预料,此前曾留有一言,让来日我等落入难以转圜之境,可来寻萧节使相议”
“李蔚这妇人手段狠绝毫无顾忌,所作所为只顾夺权罢了,全然不问社稷安危此等人若是称帝,大盛与天下危矣”
“此时内忧外患,南诏之战尚无定论,突厥异动,安西节度使曾昕已反,各处欲趁火打劫者不计其数”
“当务之急,必先安内”
“李蔚擅权乱政,祸乱社稷,我等愿倾力掩护萧节使暗中出京,去往北地调兵,领兵匡正护卫京师,为大盛清患”
“如若淮阳郡王终是难愈,届时便请萧节使出面,从宗室子弟中另定新君”
最后一句,是提醒,是试探,亦是允诺。
这般乱局下,他们不得不依靠对方的兵权,但又不得不惧这“与虎谋皮”的后果
故而,有些共识,彼此之间,必须要提早达成。
将来日择选拥立新君之权交由对方,是他们所能给出最大的诚意。
这必然会生摄政之患,但如此局面,已别无选择求人办事,总要拿出诚意。
到底所谓摄政,也还需有政可摄
至于来日如何,只能待将大局稳固之后,再见机行事徐徐图之。
他们将来意已然剖明,但那眉眼清冷的青年却仍未曾开口。
在这沉默中,众官员心中起伏不定。
须知,这本就是一只虎,一只危险而凶猛,獠牙利爪俱全,可单独成事的巨虎。
在此之前,他们一直将对方视作存有异心的劲敌
若非令公有言,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要来寻对方。
就在其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