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看谁更疯(1 / 2)

这或许是四行仓库大战以来最动人心魄的一幕。

因为一具战死士兵的遗体,不断有人跳进河中,被机枪射死,而后,跟进。

深受“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传统观念影响的中国民众就在这条河边,向疯狂的日寇,向热泪横流的中人,向呆若木鸡的西方人,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华夏式的倔强。

澹台明月也在人群中。

当她看到这一幕飞奔下楼,甩掉自己的皮靴,也打算和那些奋不顾身扑向死亡的族人一样冲上河岸。

她被拦住了,被中国人拦住了。

中国的男人们还没死光,轮不到女人上,这是戏园子的圆脸老板几乎是面目狰狞着说的。

说完,他就带着几个手下走向河岸,他们抬着第一个跳入河中的月长青曾经敲响的大鼓。

“魂兮归来”他们一边擂着鼓,一边高声嘶吼。

他们的身后,更多的人站了出来。

正如澹台明月在她的日记中所记述的“我被老人和妇人们拦着,再也无法向前,我距离那些穿着长袍或西装的中年,又或还带着一丝稚气的青年,越来越远。

我看不清他们的模样,我更没法知道他们生命最后一刻是悔还是不悔。

我只知道,整个过程历时近五分钟,跃入河中之人不下百余,日寇机枪不停,几乎无人可得生还,但以我华夏之众,何缺热血之辈数倍于先前之众复出。

数千民众群情汹涌,怒啸之声响彻云霄,租界军方眼看即将一场祸事降临,不得不向日方打出红色信号弹予以警告,日寇枪声方停。

苏州河河面,已成一片令人心颤的粉色。

数百之众打捞起英雄及同族遗体,附近布庄送来白布裹身,苏州河岸边哭声震天,共计九十三人殉难,重伤十七人。

第一个跳入苏州河的月长清月先生,死了。

他是江南书院的先生,如果不是这场战争,这个时候,他应该在洒落金黄的银杏树下,泡上一壶龙井,向他的学生讲述国学之美。

但,这种情形再也不会有了。

他和他的英雄并肩躺在担架上,子弹射穿了他的躯体,他的血液已经近乎流干,他的脸色苍白如宣纸,但他的手紧紧抓住深蓝色的军装,这是将他们两人捞起时候的状态。

遍地尸骸我站在被民众用白布不断包裹着的遗骸中间,我热泪盈眶,我浑身战栗。

因为,我嗅到了一丝我们华夏民族曾经的味道。

有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甚至还有很多软骨头拿这句话来替自己粉饰。

是,崖山海战之后,滔滔海面浮尸十万,那是我古代中国最有骨气的一群人。

可是,华夏的脊梁骨,并没有因此而断。

今天这一百人,这数百人,这数千人可以作证,我的民族,我的民族精神,他在。

澹台明月的这篇战地日记在晚间通过电报传遍中国各大城市的报社,被各大报纸刊载,并且,破天荒的没有出现于第二天的早报上,而是直接刊印,在晚间就由报童们向外发售。

整个中国,在当晚八点的时候,就知道了来自淞沪这片小小战场的战况。

我的民族精神,他在这句话,也不知激励了多少国人。

自11月1日这一天起,也不知道有多少青年,向父母亲人告别,背上简单的行囊,向离家最近的征兵点走去。

陆军少将和陆军中校两个坚硬的中年人,在看到仓库被爆破至残破,看到自己的士兵被气浪卷飞,都脸色未变。

可当看到民众接二连三跳入河水中被日寇机枪扫射浮尸片片那一刻,却掩面大放悲声。

两个最坚硬的军人的眼泪,不是悲痛自己的族民死亡,而是,他们无法守护他们,却要被他们用生命来守护。

他们,违背了自己的职责。

军人的职责

“虽然我很难理解贵国民众的这种行为,并且认为这极其愚蠢,但我依然得承认,他们感动到我了。”日不落帝国准将眼眶也湿润了,很罕见的感性。

三分钟后,等重新走进工事的租界联军就位,身为租界联军司令官的斯马莱特准将冒着风险下令,向日军打出代表最高级别警告的三颗红色信号弹。

这也成为三个月后斯马莱特准将卸任返回日不落帝国的主要原因。

但这位老者,在日后的自传中依旧认为,这是他平生所下的最正确的命令之一。

他也获得了整个中国的友谊。

数十年后他于九十高龄故去的那一天,未来的中国特发唁电致哀。

而对于仓库中正在和日军鏖战的守军来说,这一幕是他们在几分钟后才发现的。

早已杀红眼的唐刀大怒。

弃正在进攻的日军于不顾,将用于阻敌的唯一一挺机关炮调于左翼,对着对苏州河射击的那一段战壕疯狂射击,将日军全部压制在战壕里。

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