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清水县的人民根本不慌,因为他们早就挖好水窖了啊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更是纷纷感慨县太爷的先见之明。
“这就是好人有好报啊姚县令不只是拯救了流民,更是拯救了我们大家啊”
“就是啊,现在是春种的关键时期,没水可不行。”
“我岳家在隔壁县,他们那儿现在都没水,为了争水都打破脑袋了。”
“这两年灾祸还真是有点多啊,去年雪灾,到现在都不下雨,要不是咱们运气好遇到个善心的县太爷,也没这好日子过啊”
在群众的口口相传之下,清水县的安宁平和,春耕开展得有序不紊,这一下子再度凸显了出来。
毕竟,百姓们说的情况没有丝毫作假,没水的地方春耕困难,稍微有水的地儿,现在也是为了争水人脑袋都打成狗脑袋了。
那叫个鸡犬不宁的。
对比下来清水县实在是好的过分了。
百姓之间也会互相传递消息,清水县水窖蓄水的事儿自然也很快就传出去了。
如此姚老太爷又狠狠记了一功当然他的功劳还不止于此。
在大多数百姓眼中,姚县令这些也只不过都是巧合,正所谓好人有好报,他这纯粹就是一切都赶巧了。才让他们这些清水县的百姓也跟着沾了光。
安卓、ios版本请访问官网下载最新版本。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但在更高层那里,光是好心、运气这样的说法可不够服众,姚老太爷这才将之前准备的那些资料和佐证全部献了上去这一次的春旱显然已经从现实角度验证了一切,再结合之前的趋势,这场旱情很有可能并非孤例。如果以后再出现旱情甚至是比这严重得多的旱情,就更得做好准备工作,比如说挖水窖储水。
这一汇报折子一递上去便引起了极大的震荡,若是在最开始姚老太爷未必敢这么直接递折子,但如今他已经清楚上面是有人注意着他的,能确保这份折子受到足够的重视而自己又不会被批妖言惑众,他才敢这么干。
事实也确实如他所期望的一般,上面非常重视这道折子,并且迅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佐证什么时候都不乏做实事的人,如果是之前他们还有可能对一个清水县县令的预测嗤之以鼻,觉得他纯粹就是被一次旱情给吓到了,但如今已经看到了他的能力,又有那么多数据支撑,这让他们也无法忽视这个情况了。
于是一切就从这里开始改变了。
在发现旱情的确是很大可能发生的时候,他们也开始挖起了水窖,所谓有备无患。
姚家和江家还派出了很多专业人士去帮忙修水窖虽然简单,但要做得更坚固耐用,达到最好的效果,这其中也是有技巧的。而姚家和江家的这些人正是从一开始就跟着宋婉宁学挖水窖的,到了如今,他们的技术已经完全练出来了。
之所以是姚家和江家,这倒不是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就不管娘家,宋婉宁也想过要带飞娘家的,可奈何宋家也是书香门第,虽然也有产业,有旁系在行商,可主枝是不会行商贾之事的。
甚至因为之前宋婉宁做生意,很是传到一些相熟人家的耳朵里,宋家人听说后还跑来规劝过宋婉宁,大致就是让她好好待在后院,做个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就行了。行商这等抛头露面的事情太过丢人,尤其是女子去做这种事更让人看不起巴拉巴拉的听得宋婉宁脑袋疼,那是无比厌烦。她一开始还担心自己换了芯子被看出来,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什么的,对于占用了原主的身体对这些娘家人难免有些心虚。
后来她发现自己完全多虑了,这些恪守封建礼教规矩的人即便是母亲都跟女儿接触很少,根本都没一点察觉。
这更让她心里对宋家人有些膈应,特别是听到宋家人说什么“早知道就不该心疼你没给你裹脚,让你现在这般不懂事到处乱跑”,还说她是跟着商户女出身的婆婆学坏了,心野了简直是磨平了心里对原主家人的最后一丝情分。所以她对他们现在也就是个面子情罢了。
宋婉宁当然不可能听他们的就把自己关在后院现在她正儿八经的婆婆都没说什么,这些人来指手画脚也就是耳旁风,她甚至都不用去听。
她的事还忙着,尤其是眼瞅着马上要到原本故事线中姚家出事的时候了,就是这年夏天,夏秋交际的时候会爆发洪水,这件事就像悬在头上的一把剑,不落下来,人就无法安宁。
虽然他们已经做了很多,甚至就连堤坝贪腐案都已经查了出来,修固堤坝又疏通河道,已经从能做到的地方都尽量做到了,可有的事情说不清,万一故事线就是不能改变呢
要是到了那一步,哪怕姚家不会再被牵连全家,可多多少少总是会受到影响。
都说尽人事听天命,可是要宋婉宁这样一个知情人士就这么一直死死等着,直到铡刀落下来的那一刻,她到底做不到冷静。
安卓、ios版本请访问官网下载最新版本。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