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地方,陶卫民的粥桶就放在江岑的摊位旁边,有人围过来买东西,惊喜的发现不仅增加了凉粥,竟然还有包子,不过比早上那种大肉包子小,一个个玲珑精致的,虽然小巧,看起来却好像更可口美味。
大家纷纷上前询问,江岑之前打下的基础很好,哪怕她可以说是做了两次转变调整,却不仅没有引起食客的反感,反而因为她超高的手艺,在大家心中打下了一种“江记出品必是精品”这样的烙印,让他们对江岑推出的新品也没有什么质疑,而且现在进入九月,三伏天虽然过去了,但是秋老虎还厉害着啊来一碗熬的糯糯的藕稀饭,或是一碗绿豆粥,温凉的清凉祛燥热,口感还非常好。
什么都不搭配都非常清口,口味重些的可以搭配凉菜,那滋味,真是不摆了。
有人打了一小碗喝过后,赶紧回家拿盆来装。
大家都打趣江岑“江大娘,你这稀饭煮得这么好,怎么之前不拿出来啊这夏天就吃这个,又清爽又巴适。”
江岑反正都只说是自己之前一个人忙不过来,而现在儿子儿媳来帮忙了,就有功夫扩大规模了。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大的分量,江岑一个人要现场招呼顾客都得手忙脚乱,但现在有陶卫民和王小花在,两个人也上手很快,全身和江岑是同款装扮身上系着写了“江记”二字的围裙,脸上戴着一样的白色棉布口罩,袖套也是白色的,一看就跟周围别的摆摊的不同,给人直观的感觉就是很卫生很干净。
还有一个陶桃,虽然年纪小,但是懂事早,在旁边不能上手做事,却也会盯着提醒爸妈,也会笑得甜甜地跟一些顾客说话,倒是其乐融融,虽然忙也没出差错。
就这样,不过半个月的时间,他们一家四口这个摆摊的组合已经在印刷厂再度出名,而随着越来越熟练,每天的量还在增加,而且江岑也恢复了早点摊位。
主要是秋老虎也总会过去,只卖下午卖凉面凉菜是卖不了多久的,当然,肯定还是会有人想吃,只是到时候的客流量肯定达不到这样高,那就要早做准备,继续卖早点,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要适应市场迎合消费者的口味。
一家四口就连最小的陶桃都可以说是忙得团团转,辛苦是真辛苦,江岑自己是有心法护身,晚上睡觉的时候走一遍两遍,运行个小周天大周天的,一身的劳累酸痛就能消减了,但这小两口却是实打实的辛苦劳累挣血汗钱。
但两人没有一个人抱怨。
反而越累越高兴,因为越累赚的钱越多。只要想想赚的钱,两个人就一点不累。甚至巴不得再抓紧时间多走几个厂区,还想大下午的走街串巷去卖吃食。
幸好让江岑发现,给拦了下来,让他们得先照顾好身体,要是为了挣钱不要身体,那就别挣这个钱了。
两人才不得不收敛。
当然其实对他们而言,真正的心声是这有啥好累的比起在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还全靠天吃饭,能不能填饱肚子都不知道更别说赚钱,现在这样的日子那是想都想不到的好。
毕竟,虽然累是累了点,但赚得多,也吃得好啊
没看这才一个月,一家三口比起刚来那会儿脸上都长肉了,还红润了许多,一眼就能看出来身子骨比以前结实了。
而王小花,本来是计划最多待两周就要回去的,毕竟说到底还是农民,还是要以土地为重,她这次来城里,根本原因还是不太放心陶卫民,想跟着来看看确定了再回去,在村里打的介绍信都是说要来城里给孩子治病。
这理由正当换个角度却也着实算得上是一个借口,只是他们家日子好过,村里也都知道陶卫民是城里来的现在跟家里联系上了,生产队大队长也不想太得罪人,所以很轻松就给开了介绍信。
结果生意太好,赚钱赚的人每天脸上都是笑开花的,王小花就有点放不下,舍不得走了回乡下种地那几个工分能抵多少粮食有这个赚钱快有这个赚钱多现在城里只要有钱,不硬要票都能买到好多东西了,就算要票的东西,那也可以用钱先买票啊
总而言之,钱在这个时候,真的是越来越重要。而王小花对此的认知也是一步步加深。
于是,就这么硬生生一直拖到了十二月。
王小花不回村里,可是有钱好办事,能不能使鬼推磨她不知道,但是确实能让生产队长不追究她寄两条城里的好烟,再稍带几包糖果点心,让哥嫂帮忙给生产队长送过去,这事儿不就过去了。
反正她不干活不挣工分,到年底分粮就只拿自己之前工分的量,也碍不着谁。
如此就到了年底,他们一直没断了跟家里哥嫂的通信,没什么突发急事不用发电报,太费钱,就平常写信通个消息往来就行了。
“卫民,我们回不回去过年啊”眼看着进了腊月,过年的气氛一点点弥漫,陶卫民和王小花晚上躺在床上,盖着厚实的新棉被,心里暖暖的,王小花也开始想起了关于过年这个事情来。
陶卫民翻个身“怎么,哥哥嫂嫂他们是不是来信问了你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