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狄青是一个真正的帅才。
即便是没有他曹玮的教导,只要狄青涉足了行伍,很快就能混出头。
能不能代表武臣们,出现在朝堂上,曹玮不敢断言。
但是坐镇一方,成为大宋边陲一柱,还是很有可能的。
如此人才,不该被埋没,更不该被雪藏。
特别是如今大宋将帅十分稀缺的情况下,就更不该自断一臂。
曹玮看的很清楚,在太祖皇帝赵匡胤、太宗皇帝赵光义、真宗皇帝赵恒三人打压下,武臣已经处在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不仅如此,还有些青黄不接。
如今朝堂上的文武能够和平相处,不是因为武臣已经强大到可以跟文臣平起平坐的地步了。
而是因为武臣之首是寇季。
寇季护着武臣,文臣们又斗不过寇季,所以就没办法对寇季护持下的武臣出手。
归根结底,那是寇季的力量,不是武臣们的力量。
寇季现在还年轻,以后会走到那一步,很难说。
一旦寇季离开了枢密院,枢密院立马会出现颓势。
别看种世衡在朝堂上咋咋呼呼的,他是能打仗,也有一些手段,但是他震慑不了文臣。
朱能一直不喜欢当出头鸟,所以一旦武臣处在势弱的一方,他一定会缩起来自保。
所以朝堂上的武臣,很容易再此陷入被人阵对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帅才少、将才少,一旦老的一批帅才、将才故去,朝廷很有可能会陷入到无人可用的地步。
朝廷若是无将帅可用,那就距离挨打不远了。
别看朝廷如今兵锋锐利,几乎战无不胜。
可到了点帅点将的时候,总是会陷入到窘境。
此次寇季赶往河西,抽走了狄青和种世衡,朝廷在应对辽国的时候,几乎无帅可用,就是一个例子。
一旦曹玮、种世衡、朱能三个老家伙故去,狄青再被打压。
王凯、杨文广、李昭亮三人,可没办法撑起大宋的半边天。
不是曹玮看不起他们,而是他们真的差了点。
曹玮觉得,大宋好不容易站起来,就应该好好的守着如今的霸主局面,不能再跪下去。
所以于公于私,狄青他都得保一保。
经过了一番试探,知道了赵祯有容人之量,曹玮心里真的是很高兴。
他高兴赵祯是一个英明的帝王,也高兴狄青能遇到一个明主。
只要赵祯能重用狄青,曹玮可以保证,狄青能保大宋数十年太平。
人是他教出来的,有多少能耐他心里清楚。
他高兴之余,也有一些感叹,他若是早些遇到赵祯的话,何至于连灭国之功都混不到,何至于列入昭勋崇德阁,都被人诟病称,是靠着裙带关系进去的。
曹玮除了帮狄青试探赵祯以外,也顺便帮着自己那个外甥试探了一下赵祯。
看看赵祯对立储是什么看法。
看看他的外甥能不能安安稳稳的做一个太平的太子。
赵祯告诉他的答案,他很满意。
要么立为皇太子,要么去寇季身边当长随。
无论那一条,曹玮都十分满意。
若是赵祯册立赵润为皇太子的话,有他的功劳护身,有他的旧情在,赵祯一定会偏袒着赵润。
若是赵祯不册立赵润为皇太子,反而派遣赵润去给寇季当长随。
那更好。
皇后和曹佾费劲了心机想将赵润跟寇府绑在一起。
可寇季始终都没有答应。
若是赵祯出手,硬将赵润塞给寇季的话,那皇后和曹佾的心思轻而易举就达到了。
以赵润的身份,赵祯若是真的将他强赛给寇季的话,寇季不可能让他做一个长随。
想要合理的让赵润待在寇季身边,最好的借口就是师生。
做不了翁婿,做师生也挺好。
有时候师生在政治方面的作用,远比翁婿更大。
寇季门下的门生不少,一个个如今都已经展露头角,以后注定会成为人物。
赵润若是成了寇季的学生,那跟寇季的其他门生就是师兄弟。
无论是套近乎,还是拉拢,都十分容易。
到时候有一帮子厉害的师兄弟帮忙,再加上曹皇后和曹家在背后出力。
赵润的太子之位会坐的更稳当,更容易。
只要赵祯将赵润安排到寇季身边,赵祯什么时候立太子,立谁为太子,根本不重要。
因为寇季不开口,赵祯要立其他的皇子为太子,满朝文武不会答应。
文臣们一直恪守着长幼有序的制度。
所以只要赵润不犯大错,赵祯要立其他皇子为太子的话,文臣们不会答应。
至于那些少数的野心家,根本难以成事。
绝对的实力和绝对的权力面前,野心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