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七三章 鲁南战役(六)(2 / 3)

被鬼子突破,万毅不得不领着弟兄们向万松山防线退缩。

这个时候,于学忠的指挥部里已经吵威了一团。57军军长缪征流要求于学忠下令向俊河东岸撤退,理由很简单,日军飞机太厉害,再这样打下去,57军非得全部交待到这里不可。51军军长牟中衡不同意撤退,道理也是明摆着的,这个时候撤退,部队会成为日军飞机的靶子,损失更大。

苏鲁战区参谋长王敬轩也同意撤退,原因是俊河、捞河东岸有坚固设防防线,可以让部队有所依托。不象这万松山、二神山、小花山,都是土山,我军又来不及构筑坚固阵地,日军一颗炸弹下来,就能炸塌一段战壕。

苏鲁战区政治部主任周复坚决支持撤过俊河去,并且说这场战役纯粹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拿着弟兄们的血去染刘一民的顶裁,本来就不应该和八路军搅合。八路军让战区先行发动反击,就是为了消耗57军、51军的实力,用心十分险恶!

于学忠脸色铁青,一声不吭。其实,他心里也有一丝后悔,觉得应该在天明前将主力撤过捞河、俊河去,留一个师坚守万松山一带。

那样的话,退可守、进可攻,不象现在这样,把部队置于险地。

王敬轩提出,是不是给刘一民发个电报,让八路军提前发动,减轻57军、51军压力。

牟中衡说,让八路军提前发动,等于是提前暴露战役目标。那样子的话,第十师团主力就有可能在飞机掩护下逃脱,鲁南战役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于学忠心里知道此事撤退风险极大,搞不好弟兄们的血会把俊河、捞河染的通红。但是,不撤退的话,按照现在日军飞机如此猖狂的情况,部队的伤亡会大的十分惊人,甚至会在天黑前被日军包围消灭。

于学忠决断不下,下令给刘一民发报,看八路军有无缓解战场危局的办法。

刘一民接到于学忠的电报,思考了一会儿,就给于学忠回电,如果能安全撤退,可以撤过捞河、俊河。如果不能保证撤退安全,就应坚决固守万松山。应命令部队利用万松山树木葱笼的特点,砍树枝,用树枝、干柴、干草、青草沤制浓烟,掩护战场。在烟雾起来之前,命令部队集中火力时空射击,迫使日机不能低空投弹扫射,降低日机轰炸的准确度。只要烟雾一起,就可以掩护部队作战,炮兵团也就可以发挥炮火优势。最后,刘一民激励于学忠:“我军兵力倍于日军,炮兵也倍于日军,守一个小小的万松山、二神山、小花山当不在话下。”

看完刘一民的电报,苏鲁战区司令部的将领们都面面相觑,竟然可以用沤制浓烟的办法来对付日机。这刘一民也太能胡扯了吧?至于命令部队集中火力对空射击,这个时候的**部队没有这种战法,只有在泓沪战场、武汉会战战场上,**有用改装过的重机枪对空射击并击落日机的记录。步枪对空射击从来没有人试过。

于学忠实际上最想让八路军的飞机出动,但是他不知道八路军航空一大队上次在陇海路上空掩护南下部队北返作战后,弹药已经告馨。不然的话,刘一民早就让航空一大队参战了。

于学忠决心死马当活马医,命令部队组织对空射击、沤制浓烟,务必坚持到天黑。

于学忠下达完命时间不长,就接到51军113师报告,新四师正向俊河桥和浮桥撤退。

于学忠大惊,新四师一撤,51军113师右翼就暴露了,整个防线就不完整了。

参谋长王敬轩不知道新四师为什么不报告就突然撤退,气得马上就要带人去追,找着吴化文问个究竟。

周复不慌不忙地说,新四师撤退也是好事,一来可以巩固俊河东岸防线,随时接应主力撤退。二来也可以趟趟路,试验一下主力撤退的可行性。

周复这样说,那是因为这是战前就制定的计策,新四师突然撤离战场,是去配合张里元抢占临沂的。这是校长的密令,周复自然是要秘密督促吴化文和张里元落实了。

于学忠干气没办法,新四师是沈鸿烈的嫡系,只是沈鸿烈走时口头上说交给苏鲁战区指挥,军委会并没有下令把新四师归入于学忠的集团军序列,他说了吴化文也未必听。再说,新四师正在撤退当中,电台也联系不上。

于学忠不敢怠慢,让51军军长牟中研把作为预备队的引军114师派到吴化文部防线去,让牟中衡亲自到前线去,指挥114师、113师巩固阵地。

新四师这一撤退,很快就被日军飞机盯上了。好在新四师的底子是韩复渠的手枪旅,是西北军老底子,部队凝聚力强,硬是在日机轰炸下跑过了俊河桥和浮桥。站在俊河东岸,看着一河血红,吴化文滴下了几滴眼泪,转身而去。

还别说,刘一民的招数真管用,51军、57军这一集中火力对空射击,吓得日机就不敢再低空投弹扫射了,高高拉起,投弹的准确性大打折扣。等到一堆堆柴草点燃,缕缕烟雾飘向空中,日机对战场的威胁程度就明显降低了。

有了这种效果,于学忠不担心了,指挥部队又开始与日军展开了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