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三章 泰西战役前奏(2 / 4)

千伪满洲国防军。只要达成这一目的,整个山东战场就活了,教导师主力南下可以攻击陇海线,纵横豫皖苏地区,也可以渡河出鲁西北上,攻击平津地区,还可以经鲁中南山区向东,北上重占青岛,让小鬼子随着八路军的指挥棒转,疲于奔命。这山东大地啊,就将成为几十万日军的埋骨地。

假如战役进展顺利,还可能会出现另外一种最喜欢人的情况,那就是第一一四师团指挥两万伪满洲国防军离开徐州一线阵地,增援第十四师团和第三十五师团,这样的话,我军就可以大大扩大战果,在运动中歼灭北上增援之敌,进而攻占徐州,一战荡平黄淮海地区。那样的话,近卫内阁就要早早地垮台了。

刘一民不敢设想的这么美好,他知道小鬼子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徐州的战略地位又那么重要,一般情况下,日军是不会让第一一四师团离开徐州防线阵地的。还是老老实实地打好消灭第十四师团和第三十五师团之战吧,吃到嘴里才是肉么!

考虑到日军第十四师团火力强大,机动能力强,突击能力强,刘一民吸取兰封战役教训,决心等第十四师团离开防地、发动进攻时,才予以围攻,免得小鬼子凭险固守,给我军造成重大伤亡。

当然兰封会战时,第十四师团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除了其机动能力强、火力猛外,外有一个因素就是薛岳豫东兵团兵力不够强大。当时,薛岳部10万人马,而且还存在各部队步调不一致问题,小鬼子当然有机可乘。现在,我教导师八个主力旅12万人,加上八个新编旅,又有强大的炮兵、骑兵、工兵支援,刘一民想一口吞下第十四师团、第三十五师团和混成第十三旅团,应该说是有把握的。

为了完成这一计划,刘一民下令赵山、赵捷的教八旅、新八旅秘密撤离青岛前线,南下加入主力作战。有胶东警备旅指挥地方武装监视、围困青岛日军。

如果日军不大规模增兵的话,这一仗下来,很可能极大地震慑日军,使其不得不中止对山东的重兵围剿。

唯一的变数就在于青岛日军。

日军青岛守备队经过前一阶段打击,兵力损失很大,就算他们现在补充得齐装满员,在刘一民眼里,那也是垃圾,不值一提。关键是那里有日军最精锐的第五师团,这支部队啊,虽然经过我军几次打击,变得谨慎了许多,但他们补充的都是训练有素的老兵,装备又好,战斗力绝对不能小视。

刘一民本来最想打的就是第五师团,干掉这支日军机动战略部队。之所以放过第五师团,主要考虑几点因素:一个因素是青岛是海港城市,日军联合舰队就在青岛海面游弋,日军舰载机能为第五师团提供强大的空中掩护。第二个因素是第五师团之所以龟缩在青岛不出,那绝对不是他们怕八路军,而是在等援兵。虽然现在没有日军向青岛增兵的情报,但刘一民相信,一旦日军发动重兵攻击,必然会向青岛增兵,而且增援来的一定是日军最精锐的师团。日军不会让一个第五师团冒险出城攻击,但要是调来两个、甚至三个、四个象第五师团一样的精锐师团,那他们的攻势就会变得极端凌厉,我军要想吃掉它们,暂时间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除非刘一民脑子进水,想拿着山东我军与日军同归于尽。

假如日军真的在青岛方向大规模增兵,我军就不能死守胶济路沿线各点了,那样就成了的打法,不是八路军的打法。

不管敌情再怎么变化,刘一民决心消灭日军第十四师团和第三十五师团、混成第十三旅团,就是放弃胶济路和济南也在所不惜。打仗么,就是要以消灭日军有生力量为主,消灭日军一个常设师团,比守住济南的意义要大的多的多。

罗荣桓、曾中生、蔡中赶回师部时,刘一民正哼着小曲儿在院子里散步呢。

罗荣桓、曾中生、蔡中回来的路上就已经知道了沈鸿烈离开济南的消息,也知道了两个社会部的同志要审查倪华的事情。这事不是说教导师保密工作不好,而是罗荣桓、曾中生、蔡中都是山东局、山东军区、教导师的主要领导,刘一民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必须第一时间通报他们。否则的话,那刘一民真成了独断专行了。因此,罗荣桓三人都是满怀心事地回到了师部,心想刘一民还不知道郁闷到什么地步呢?沈鸿烈不说了,巴不得他走呢!两个社会部的同志要求审查倪华,被刘一民拒绝,这事可是麻烦。罗荣桓他们都是老红军,知道当年苏区的故事,任弼时一个人就可以借着中央局的名义召开会议,轻轻松松地拿掉的总前委。虽说现在情况大大不同,经过长征,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极大变化,成熟起来了,那种事情再也不可能发生了,但是社会部审查干部的职能没有改变。刘一民就这样以私自审查干部名义赶走社会部的两个同志,恐怕还得和社会部好好沟通。不然,会引起误会的。

罗荣桓等人怎么都想不到,刘一民竟是这样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蔡中走上去,跟着刘一民走了几步,然后低声说道:“应该以山东局名义向中央打个报告,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避免社会部的同志误会。”

刘一民这个时候考虑的是如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