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近侍?什么近侍?”
朱允文大感奇怪,这个小太监说的近侍该不会是宫中太监吧,可近侍后面的大臣是什么鬼?
“额,就是陛下您身边的近侍大臣啊?”小太监趴在地上,迷迷糊糊的说道。
他确实想不明白,那几个官儿作为陛下的近侍已经不短时日了,为什么陛下好像不知道?
“站起来再说话,不要动不动就跪,朕有那么可怕吗?”
朱允文皱眉,他已经确定小太监不是口误了,近侍可能是一种官职,只是他不了解罢了。
不过这太监惶惶恐恐的样子,让人看着就生气:我又不是昏君,总不会无故杀人的。
“是是是,奴才这就起来。”小太监一咕噜爬起来,又媚笑道:“陛下,这中译中官不是还没到位吗?奴才就想着,先让那几位近侍大臣来应付一下,他们都是状元或进士出身,饱读诗书,翻译这些奏章大概不成问题的。”
“哦?原来如此……快说,那几个大臣都是谁?”
朱允文闻言大喜,追问道。
小太监连忙回答,如数家珍地说出几个人名,分别是解缙、胡广、王艮、李贯等四人。
朱允文又旁敲侧击,终于弄明白了“近侍”所指其实就是一种官职,主要职责就是为皇帝顾问,由于这些人常常在皇帝身边,人们就约定俗成地称之为“近侍”。
朱允文这时候也想起来,好像马忠就曾经跟他提起过这四个人,主要是问一下他们的工作安排,可自己当时忙着什么事儿就随便打发了马忠,也没说给这四人安排啥工作,所以现在才知道。
解缙、李贯、胡广、王艮?
朱允文当然记得解缙的大名,之前还准备让他为自己和老刀小剑的事迹写文章来着,可马忠受伤把这件事也耽误下来了,可没想到这么快又听到此人的名字。
至于其他三人,朱允文隐隐约约中好像也有印象。
等等。
记忆中解缙是怎么背叛自己的来着?
改朝换代之际,解缙和几个好友聚会,主要谈论的就是未来之事,解缙说完冠冕堂皇之大义,转眼却连夜出城向朱棣投降,还有胡广、李贯这些一丘之貉同样如此做派……
王艮?!
朱允文终于想起来了,在这一场被历史记录下来的著名谈话中,只有那么一个人,任何大义凛然的话都没说,只是默默流泪。谈话结束,三个嘴上的大忠臣相继投降了造反者,一个沉默着流泪的人选择以身殉国。
他用行动证明了世间的正义!
这个人,就是王艮!
“好!好啊!”
朱棣呐呐自语,心思早已不知所踪。
而听到这话的小太监却乐傻了,这次向皇帝进言真是赌对了,之前就听说皇帝对太监的态度大有改观,并不像以前一样非打即杀,今日果然如此。
“你进言有功,待会自去领赏吧!不过在此之前,你先给朕传召王艮、解缙等四人进宫。”
朱允文突然满脸春风,如此吩咐道。
“是,奴才遵旨!”
小太监满心欢喜,这说几句话就有几十上百两银子入袋,这小日子太幸福了……于是,他几乎是一溜小跑亲自去找人。
很快,他就领着四个大臣回来了。
此时朱允文正在喝茶,见正主来了,就放下茶杯,细细打量四个恭谨行礼的人。
“都免礼吧,抬起头来!”
从左至右,前三个都长得五官端正,仪表堂堂的,而且身材也挺拔,只有最后一个,不仅其貌甚丑,连脑袋也矮人三分。
“解卿?”
朱允文突然出声询问。
“臣在!”
左边第一个人正是解缙,见皇帝相召,连忙站出一步行礼道。
朱棣挥了挥手。
解缙不明其意,迷迷糊糊地退了回去。
接下来,朱允文对李贯、胡广也是如此对待,搞得他们三人满头雾水。
不过,他们还是比较好受一点的,因为有一个王艮!
皇帝根本没叫王艮的姓名,只是盯着他瞧,瞧不过瘾,甚至还亲自走下来围绕着王艮转圈儿。
王艮难堪至极,其实他非常清楚自己和其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就一个字的距离,丑!
从小到大,王艮就因为这么一个字,承受了乡里多少白眼、嘲讽和耻笑。这种情况,一直等到他长大成人才有所改观。
不是因为他突然就变帅哥了,而是因为他能当官了!
多年寒窗,日夜攻读,方有今日!
可现实又给了王艮最猛烈的当头棒喝,那一届国家抡才大典,在殿试策对这最后一环中,王艮的成绩是所有人中最好的,本该是状元,可皇帝嫌弃他貌丑异于常人,就把同乡好友胡广选为状元,而他只能屈居第二的榜眼!
此时此刻,皇帝又对他如此无礼,简直是像看猴子一样!
王艮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