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彦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竟然可以如此跌宕起伏。
十年之前,他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因为姓赵,是大宋宗室子弟,但因为早已出了五服,还是颇受忌讳的太祖系子孙。
前程什么的根本谈不上,能够凭借宗室恩荫得个秉义郎的小官职已经难能可贵。可是谁能想到,会出现靖康那么大的变故,命运因此迎来了重大转机。太
宗系子孙尽数被俘,他们这些太祖系子孙一下子成了香饽饽,更意外的是他的儿子还被吴皇后选入宫中为养子,险些成为大宋储君。一
时间,赵子彦也曾在临安城里人人尊重,前程无量。奈何储君之位争夺激烈,在庆国公府的强大实力面前,他家儿子终究没有占到太多便宜。好
在赵子彦是个明智的人,当传说中的冯五爷找到他的时候,没有任何犹豫便投入了怀抱。
在临安,他家已经没有前途可言,将来新君登基,对自家儿子肯定没有好脸色,甚至自己全家都会成为严格提防的对象。到时候,繁花似锦的临安城对自家而言就是个金丝牢笼。赵
子彦并不想过那样的生活,他是个聪明人,也看到了临安朝廷风雨飘摇的现状,相比之下洛阳无疑更有前途。与其跟随一条破船沉沦,还不如早日另行择木而栖。早
早做出选择算得上是雪中送炭,将来只能算是锦上添花,意义和结果完全不同。
没有人知道,赵构死的那天他并非恰好入宫,而是人为制造的巧合。赵子彦隐约悟到了些许蛛丝马迹,但理智告诉他,有些事情永远不能多想,否则就是自己找死。
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抓住难得的机会,于是乎他引导吴皇后写下的那封血诏,并且亲手带了出去,交给了韩世忠,最终辗转落到了徐还手中,成为最为有利的武器。赵
子彦这些日子一直待在镇江,现如今他最为信使,前去淮北面见徐还,无疑是个很好的机会。终
于有机会面见正主,参与到要紧大事里,感觉完全不同,前程同样值得期待。
……徐
还大军已经到了淮北,时间也已经走到了新的一年。临
安朝廷小皇帝赵昚发布诏书,改元隆兴,称之为隆兴元年。但洛阳方面仍旧坚持使用原来的年号——绍兴,称之为绍兴八年。
即便赵构已经死了,但年号仍旧存在,如此做法实际的一个潜台词是,大宋现在还有皇帝。太
上皇固然能够主持大局,但到底与皇帝不同,更没有太上皇复辟的先例。(明英宗朱祁镇夺门之变算是,但此时尚未发生)最
重要的是,徐还并不容许这等情形出现,社稷无主的时候他才有足够的操作空间。老丈人赵佶说到底只是一个傀儡,让其复辟完全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更为要紧的则是皇位继承权,从赵佶那论的话,那些在五国城的大宋皇子们都有份。虽然还是俘虏,但毕竟尚在人世,都是麻烦。相
比之下,赵构这里就简单多了,因为没有继承人,那么换句话说,谁都可以做继承人,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让天下人接受。操作空间之大,不言而喻。
所以,徐还拒不承认大宋临安新君,亦不更换年号,只待进驻临安之后再做打算。
至于没有皇帝这件事,重要吗?
要紧的还是大军早日南下,打过长江,进驻临安,那时候才能名正言顺地议立新君。
成功拿下东京和应天府,固然是大好局面,不到两个月时间便兵临淮水也算神速。一切看着似乎都顺利妥当,堪称势如破竹。可
是徐还并不敢过于乐观,虽说自古以来北方统一南方乃是常态,可无论是当年曹魏伐吴,还是太祖赵匡胤灭南唐,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甚至可以说多有波折。
张宪大军在皖江遇到阻碍,江州重镇也在加强防御,水军东下暂时遭遇阻碍。而自己这边,淮水也算得上是一道天堑。
至少对面的寿春和楚州这两座重镇并不好攻伐,当年周世宗柴荣和宋太祖赵匡胤都在此吃过苦头。
面对这个情形,虞允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王爷,虽然张浚被撤换,但军中仍旧不乏动摇之将,暗中拉拢,兴许……”虞
允文道:“或者可以联络镇江的韩世忠将领,水军直扑对岸的扬州,扼守运河口,不仅可以切断淮南守军粮道,亦可切断他们与临安的联系,成为孤军,便可一网打尽。”
徐还听闻之后略微沉吟,轻轻摇了摇头,虞允文在军事确实有天赋,但此时的他终究还算是过于年轻,尚未达到历史上采石矶独当一面的大将风范。
“寿春和楚州都是重镇,粮草储备充足,夺取扬州固然可以切断粮道,但是短时间内未必能够起到效果。”
徐还道:“如此一来,反倒是害了韩将军,临安与淮南两面夹击,他该如何是好?”“
这……”
虞允文想了想,轻声道:“如果江宁的吕相公也参与进来,兴许能够速战速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