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史(完整)(1 / 5)

大明万历史

1573年,明朝万历元年,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以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巩固边防等为主要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

这一年,他正开始实行“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

极大地改变了以往的拖拉现象,大大提高了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

而且明确责任,赏罚分明,从而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整个暮气沉沉的大明王朝,出现了最后一抹光辉。

万历三年,张居正四子张简修在乡试中一举拿下解元,以16岁不及弱冠之龄轰动一时,虎父无犬子不胫而走。

来年张简修连中两元,获得会元之称。在殿试中也不负众望,以一篇“问国之改革将走向何方”夺得状元,成为历史上连中三元最年轻的一位。

同时这一篇“问国之改革将走向何方”如投入湖水中的石头,激起一大片波澜,让天下的学子争相辩论。

一时间,身为改革派的张氏家族被推上风口浪尖。

天下人都在看着张居正的改革将会如何,在这众目睽睽之下,无人胆敢在背后做小动作。

而在这时,张简修做出了一个令天下人震惊的举动。

他毅然弃文从武,拒绝翰林院,转而在京城军中担任千户一职。

不过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虽然张简修在军中,但他一直都在协助张居正的改革,部分改革措施正是从他那里而来。

同年张居正规定,地方官征赋试行不足九成者,一律处罚。

十二月,大量地方官因此而受降级处分。

这使惧于降罚的各级官员不敢懈怠,督责户主们把当年税粮完纳。

由于改变了拖欠税粮的状况,使国库日益充裕,一下子扭转了长期财政亏虚的状况。

后世的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1578年是明朝从没落重新走向辉煌的转折点。

这一年,张简修走上历史舞台。

1578年万历六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张居正回原籍丁忧,正式把改革的旗帜交给四子张简修。

虽然有明神宗和张氏派系的支持,但以张简修区区18岁之龄,文武百官如何肯服从?

而对于这些百般刁难、不服从命令的官员,张简修直接以大明法律惩之。

他如此粗暴不讲理的行为激起许多保守派的反抗,但是以张氏家族为首的改革派早就羽翼丰满,在朝中几乎权倾一时,面对保守派的抗争全然不惧。

同年张简修在全国陆续展开清丈土地,并在此基础上重绘鱼鳞图册。

年末,清查全国田地为7013976顷,比1571年增加了2336026顷。

随着额田的增加,加之打击贵族、缙绅地主隐田漏税,明朝田赋收入大为增加。

15779年万历七年,张简修实行“增税利还”和“巧工重器”。

他大大提高对商业的赋税,而对于染布、纺织、造纸印刷、木器等等制造业提供政策优惠。

对于奇技淫巧他也大力支持,只要有任何好的发明,其发明者都能得到巨额奖赏。

而更让人不解的是,他甚至亲自组织且参与工部的许多制造,火器、火炮、玻璃等等都是出自他手。

不过当时的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玩物丧志,不务正业。

而后世的史学家都认为这是非常关键的两年,这两年为张简修后面改革和出征提供了经济和技术支持。

1580年万历八年,辽东鞑子再次祸乱,让整个朝廷感到威胁,张简修借机推出“推武令”和“推恩令”。

他正式在朝廷成立国武监,荒废许久的武举重新开始,同时他还是鼓励天下百姓习武。

这认所有的武人都看到了希望,而张简修也成为了他们的恩人。

“推恩令”则有些让人费解了,不过后世对于这则法令给换了一个名字,称为“羊吃人”。

这项法令简单的说就是在上层阶级推行羊毛制品,尤其是让羊绒衫开始在大明盛行。

这是一种非常昂贵的衣服,专门挑每只羊身上最好的羊绒制成,需要每二十只羊才能制成一件。

不过更让人感到有趣的地方是,这项法令提倡向草原的鞑子买羊毛,而不准有人私自在大明养羊。

这项政策对后来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也成为“温水煮青蛙”的典型。

同年,一场大婚吸引了全天下人的关注,这次婚姻可以说对整个大明王朝的走势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这一年,张简修与寿阳公主结婚,明神宗朱翊钧成为了他的大舅子。

1581年万历九年,张简修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摊丁入亩”。

他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

摊丁入亩的施行,改变了当时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