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秦简在晚饭之前依约过了永嘉侯府,到秦含真的院子里把她与赵陌写的那几张纸给看了,看得毛骨悚然。
他一脸心有余悸的模样对秦含真说:“三妹妹,此前我还真不知道,这几个人的背后竟然藏了那么多东西。本来我还以为,只要找出谁跟宁化王同伙,再寻了宁化王的证据,往宫里一告,这事儿就算解决了。虽说事涉军权,宁化王居心叵测,镇西侯他们也有些糊涂,但毕竟什么都没有做成,又有好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帅牵涉在内,皇上多半不会张扬,只私下敲打了宁化王就是,再严重些,也不过是削爵废王。宁化王没了王爵与封地,又算是哪根葱呢?那几位老帅可能将来无法再回到执掌军队大权的位置上,但从此闲住在家养老,也不是坏事。他们的儿孙可能也无法再象父辈一般主掌一军,但依靠长辈威名,在军中不上不下地做个官,也并非难事。如此大家欢喜,事情也能平静无波地解决掉,我们就不必为小姑姑小姑父担忧了。可是看到三妹妹你写的这些,我才忽然发现,事情估计没那么简单。宁化王想做的,恐怕不仅仅是说服东宫过继他的儿子为嗣而已。”
如果只是想过继儿子,宁化王只需要在宫里下功夫就行了,又或是再收买些宗室皇亲、朝中重臣,让他们帮忙劝说皇帝与太子点头。他完全不必把云帅与镇西侯这两家牵扯进来,打军队的主意。难不成他是打算以军权威逼皇室让步?他难道不知道这么做会带来多大的风险吗?当年王家就是因为插手军权才犯了皇帝的忌讳,令皇帝不再容忍。宁化王自然也不会有差别待遇。他明知故犯,那就是觉得这个做法必不可少。可见他已经考虑过了,他的目标可能没办法以和平方式达成,那就利用武力去协助。有这种想法,已经是大逆不道。
秦简道:“看看你这纸上写的,宁化王的想法有多可怕呀!他拉拢了云帅家那边,又打上了镇西侯的主意。若是镇西侯旧患痊愈后返回西南,不用说肯定是要接手蜀地防务的。万一宁化王跟蜀王府确实有勾结,那他就可以直接借助镇西侯,得到蜀王府藏在蜀地的财物,又或是接受蜀王府暗藏的人手了!若是镇西侯父子都留京,不是被安排到京郊大营,就是城卫或御林军,再加上云帅那边掌握的京郊大营军权,宁化王说不定真有逼宫的实力呢!这还只是我们知道的,至于我们还不知道的军中人士,是否还有人跟他有勾结,谁能说得准?!倘若真叫他把御林军或是城卫、京郊大营的军权给拿到手了,皇位都有可能换人做,还谈什么过继?!”
秦含真见堂兄似乎有些恐慌了,连忙安抚他:“大哥哥别急,事情没你说的那么严重。首先,宁化王还什么都没干成呢,顶多就是想想而已。他想拉拢的人,目前还未拉拢到呢。其次,赵表哥已经说了要把事情告诉太子殿下的。太子殿下有了防备,你觉得宁化王还能做什么呢?就算真要过继,也不是非得选他的儿子,而一旦皇嗣的事有了准话,宁化王的盘算落了空,云家也好,镇西侯府也好,谁都不是傻子,不会为了没什么希望成功的事,就冒着身家性命的危险去助他的。”
秦简深吸了几口气,慢慢让自己冷静下来,过了好一会儿才道:“宁化王不可能什么都还没有干成。我怀疑……他跟镇西侯可能早就有联系了。镇西侯回京不过月余,即使他心中有再多的怨言,再想回西南军中去,也没理由在忠于皇上与朝廷几十年后,忽然起了背弃之心,打算跟宁化王一起作乱臣贼子了。说到底,皇上不过是赏了他恩典,让他回京养伤,既不曾说永远不会放他回西南,也没说他的儿孙从此要投置闲散。况且他回京之事,还是镇西侯夫人求来的,他断没有理由全都怨到皇上头上。可看他如今怨念颇深的模样,实在叫人想不明白,这可不象是他素来的为人。我怀疑,他对皇上可能早就有所误会了,那自然少不了人在他耳边挑拨离间。此外,他旧伤痊愈后,是否能在军中任职,谁也说不准。兴许皇上会赐他荣养呢?只需一句年迈,或是有旧伤,就能压住他了。皇上有恩典,谁还敢说不对?宁化王若真个手眼通天,能决定京中三军执掌之位的人选,也不必一直偏安赣南做个小小的郡王了。因此,他早前若真的与蜀王府有什么协议,私下接触镇西侯,也不是什么奇事。他只是没想到,镇西侯会忽然被召回京城而已。”
秦含真皱起眉头。这种可能她先前没想过,毕竟她对镇西侯并不了解。不过秦简所在的长房与镇西侯府是姻亲,即使小姑母秦幼仪回娘家的次数再少,姻亲关系也依旧存在着,两家的礼尚往来、人员走动从没断过。秦简身为秦幼仪的亲侄儿,上门去探望姑父姑母,更是寻常事。他对镇西侯府的情况,对镇西侯性格的了解,绝对远比她要多得多。
秦含真对秦简道:“这事儿不过是大哥哥你自己推测的,未必做得准。咱们先别自己慌了手脚。反正东宫这时候多半已经知道实情了,镇西侯府将来下场如何,就要看镇西侯的造化了。小姑姑小姑父完全不知情,应该不至于落入绝境。一来镇西侯过往也算是有大功于朝廷,二来小姑姑是皇后娘娘的亲侄女儿,又是完全无辜的,皇上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再者,如果我们秦家在这件事